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家英之死     
江隆斌 《现代领导》2003,(12):40-41
  相似文献   
2.
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的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当年曾因率先实施“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30年后,这里又成为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试验田之一。在安徽农村的采访,让我们切实看到农村医疗改革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3.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13,(15):19-20
我省全力推行"河长制",明确当地河流第一责任人。一旦河道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河长直接承担有关责任。平湖,江南水乡、鱼米之乡。2012年以前这里却是交接断面水质不合格城市。为扭转这一局面,2012年9月,平湖开始推行"河长制"治理模式。"河长制,其实就是划分‘责任田’,实行‘包产到户’。由市、镇、村三级及不  相似文献   
4.
小岗村新型合作化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玉春 《新长征》2007,(1):52-53
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聚在一起商量包产到户并签订"血书",从而触发了全国的农村改革。时隔近30年后的今天,小岗村人又谋划走上新型合作化的道路,沿着他们的脚步,我们不能不有所思考。一、小岗村欲走合作化之路的原因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始作俑者,改革后的第一年,即1979年,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一年的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随后  相似文献   
5.
李锦,新华社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山东分社副社长。1978年至1983年采访过黄淮海地区800多个村庄,以大量第一手材料报道当时农村改革的情况,引起较大社会反响。1982年12月31日,曾当面向邓小平汇报农村改革情况。  相似文献   
6.
1961年后,部分农村自发兴起“包产到户”,对于人民公社制度是个突破,争议很大。1962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这一问题时,邓小平认为,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可以使它合法起来。他引用安徽民间谚语:“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相似文献   
7.
王建柱 《先锋队》2012,(19):42-44
他的名字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联系在一起的,他所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而在此之前,高层争论异常激烈。在势不两立的政治气氛下,杜润生试探性地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8.
涌动的春潮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为了生存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秘密签下了一份包产到户的"生死状"。人们何曾料到,当时这些穷乡僻壤的农民做出这一极具悲壮色彩的独立行为,竟然与党中央在国家政治中心北京所作的一项关系到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9.
31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为了“填饱肚子”,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分田”协议上摁下鲜红的手印:包产到户,单干131年后的湖北省武汉市,88位学生家长为了把本属于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力促武昌实验小学成立“无家庭作业”实验班,和学校郑重签下协议:一到六年级,学校和家长不给孩子布置任何家庭作业,让孩子背着轻盈的书包,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出了问题,家长愿意自担。  相似文献   
10.
杜润生,1913年生于山西。中顾委委员,中共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国家农委副主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名字是与中国农村改革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