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中立美国,构建中国海洋周边的睦邻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战略东移、重返亚洲,围绕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周边,助推相关国家惹事生非,围绕中国海洋周边拼凑新的"对华包围圈",主要矛头直指中国。凡此种种,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似乎呈现出新一轮的对华冷战态势,对中国海陆地缘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如何认识这一新的国际形势?如何破解这个新出现的环绕中国海洋周边的"对华包围圈"?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贞勤 《侨园》2013,(6):76-77
<正>罗荣桓元帅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政工元帅,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军事家。1941年11月5日,八路军115师和山东党政领导机关的3000多人,在罗帅的指挥下,不伤一兵一卒,胜利突破了5万日军实施的"铁壁合围",被誉为中国现代战史上的经典之战而名垂军史。  相似文献   
3.
袁银泽 《创造》2003,(5):45-46
从乌蒙回旋战的史实中可以看出,红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成功地利用国民党内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及地方的自我保护意识,肖克同志就曾谈到:“我们曾争取了孙渡。给孙渡写了信,争取他,所以孙渡没有直接行动,他的部队始终在威宁没动”。同时还抓住山区地理地形。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红军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战胜敌人,跳出包围圈,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而载入史册。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在红二、六军团战斗过的彝良、镇雄等地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2001年,在彝良奎香建成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学史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镜,鉴往知来。  相似文献   
4.
谢奕秋 《南风窗》2010,(1):13-13
<正>解放军空军上校戴旭近来鼓吹中国处于C字型的军事包围圈内,仅仅在北方留有一道豁口。戴旭相信一旦日本军队从美军手里接管冲绳,中国未来解决东海和钓鱼岛问题将很困难,又担心日本会在与那国岛驻军,以及向联合国申请冲之绳鸟礁。他还说越南买了远程的战略轰炸机,威胁到海南岛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经剖析过"猛人"和"包围圈"现象,指出: "无论何等人,一旦成为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着的人,那结果该猛人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现实生活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恰似"猛人",他们身边也总有一些人包围着,往往围得"水泄不通",不少人失察失明,以致公正的变得自私,廉洁的变得腐化,聪明的变成糊涂.  相似文献   
6.
本刊上期专题对如何看待领导干部"身边人"及"身边人"带给领导干部怎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犯罪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包括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形成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为此,国家通过修改刑法加大了对这类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在职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家里人""身边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索贿受贿,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身边人"参与腐败行为比起领导干部直接索贿受贿情况更复杂,更具隐蔽性,要真正做到有效打击,将刑法新规定落到实处,恐非易事。如何切实帮助领导干部成功突围"腐败包围圈",营造和形成"廉政包围圈"。这已是反腐新形势下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究竟惹了谁?这一句似曾相识的问话,相信是不少中国人心中的感受。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全球战略,其中针对中国,在地缘战略上构筑一个C型或U型的包围圈的意图已隐然若现。因不少中国周边国家愿意配合美国,故不免有美国胁迫的成分,但亦不乏两厢情愿的现象。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8.
本刊上期专题对如何看待领导干部"身边人"及"身边人"带给领导干部怎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犯罪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包括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形成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为此,国家通过修改刑法加大了对这类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在职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家里人""身边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索贿受贿,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身边人"参与腐败行为比起领导干部直接索贿受贿情况更复杂,更具隐蔽性,要真正做到有效打击,将刑法新规定落到实处,恐非易事。如何切实帮助领导干部成功突围"腐败包围圈",营造和形成"廉政包围圈"。这已是反腐新形势下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