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建人,党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1927年12月12月,在领导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1921年初,共产国际成立了一个远东书记处。远东各国共产党的组织不再由俄共(布)下属组织联络,而改归共产国际直接领导。远东书  相似文献   
2.
<正>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加利基大学博士学位。其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的创见,被称为"茅式定律"。1920年回国后,先后任南京河海工科  相似文献   
3.
2014年7月,10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之一魏寿昆先生因病谢世。他生在天津,长在天津,1923年考入北洋大学,后留校任教,曾任采冶系教授、主任等职,1952年院系调整,魏老离开天津,赴北京钢铁学院任院长。近30年的北洋情缘,让他终生难忘。魏寿昆1907年生于天津,祖辈  相似文献   
4.
<正>北洋大学在全国大学中,是建校最早的,因而素有“老北洋”之称。当然,所谓老,不一定是美誉,老干部、老科学家是尊称,老官僚,老学究就是贬词了。但北洋属于前者,历史虽老,教学不旧,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绝大部分都能顺应潮流,时有建树。特别在政治上,学生运动也是勇往无前的。北洋校内的几次罢课学潮是可歌可泣的;全国性的学生运动,北洋学生也素不后人。1949年天津解放后,校友中的地下党员及先进分子回校探望时,人数之多,说明北洋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培珊  蒋碧辉 《台声》2014,(9):94-95
1999年的时候,林爸爸和林伯父为了生意上的原因从澳门搬到台湾定居。林爸爸祖籍在厦门,林妈妈则是山西太原人,林家很多亲戚在大陆各地生活,林鹏6岁前也曾有很长时间在大陆生活。种种背景之下,林鹏对大陆高校在台湾招生的事情一直都有关注。刚刚进入初中读书不久的林鹏,在物理课上第一次接触光学知识就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津大学原名“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资历比清华和北大还要“老”一些。与建筑专业相同,“天大”的光学学科实力,在国内排名第二,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6.
靳树梁,字栋华,1899年4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1912至1919年在河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及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矿)台科学习。毕业后,他怀着献身祖国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21):33-34
北洋大学:首倡“实事求是”为校训 北洋大学是天津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广纳海内外硕学鸿儒任教,尤以美、日、英、法、德、俄等工业发达国家学者任主课,科技课程大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  相似文献   
8.
苗体君  窦春芳 《湘潮》2010,(7):19-22
<正>1927年12月12日下午,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壮烈牺牲,年仅29岁。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有两次婚恋:第一次婚恋发生在1918年夏,还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的张太雷,奉母命趁暑假回乡与陆静华  相似文献   
9.
科技法律规范可以溯及至古代法律,现代意义上的科技法是伴随着科技革命才新兴起来的法律部门,它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清末修律时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近现代意义上的科技法律规范,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科技法的启蒙阶段,从那时起至今,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便与科技法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11,(6):12-12
在天津,是先有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有党组织的成立。1920年10月初,北洋大学学生张太雷在李大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在天津特别二区大马路(现河北区建国道91号)一家裁缝店的楼上,成立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有张太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