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法律   101篇
中国共产党   528篇
中国政治   568篇
政治理论   158篇
综合类   8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汇 《党建文汇》2005,(5):34-34
一个越来越多病的社会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日益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但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所碰到的疾病却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多.其中有很多是前所未见的新病,人们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容易生病?一些医生和科学家指出,不少疾病是编造出来的。制药公司为谋取利益,将人体健康变成了一个大市场,而人们对健康的过度关注也使他们产生了疑病症。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科学》2005,(3):32-35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 ,那么 ,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 ,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 ,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 ,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 (1931年 )苦苦难也罢 ,甜蜜也罢 ,都来自外界 ,而坚毅却来自内部 ,来自一个人自身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 ,我都是受我的本性的驱使去做事情。为此而获得太多的尊敬和热爱 ,让人感到羞愧。…  相似文献   
3.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和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等因素会加快南北两极冰盖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以每世纪4-6米的速度上升,比科学家们早先的预测要快。研究人员预测,到本世纪末.地球气候可能和13万年前的间冰期相仿甚至更热,北极地区的夏季气  相似文献   
4.
孟兰英 《共产党人》2007,(12):49-52
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也曾经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等等,他们的选择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王清福不仅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拉长了,而且使之生动、挺拔。他的生平事迹,是美国民权运动史上为人忽略的一篇。他是十九世纪美国华人最活跃和最有贡献的社区领袖,一位优秀的民权活动家,也是美国华人参政运动的先驱。他可以被华人视为自己的民权英雄。”——[美国]张庆松博士  相似文献   
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9(6):F0004-F0004
9月25日,被誉为“现代福尔摩斯”的美籍华裔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为建在我院的“李昌钰工作室”揭牌并作学术演讲。李昌钰博士一行在湖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尚武,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学院党委书记赵志飞,院长聂福茂,副院长李光文、严谢毛、李予光及我院各单位负责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障世界》2006,(7):16-16
动物也要工作吗 如果问科学家动物工作吗?他们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从生理学上讲,一般用能量消耗来衡量是否在工作。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动物也在工作——维持它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工作的定义,人们的主观性非常强。比方说,当我们在果园中摘了一个苹果并咬了一口,我们认为我们是在享受生活,不能称之为工作。但当我们将苹果摘下装箱并运出果园卖钱,我们则视之为工作。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可以直接换取经济效益,所以我们不认为动物在工作。但事实上,所有从外界获取基本物质的活动,都可以定义为工作。  相似文献   
8.
欧阳自远简介著名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1935年11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原籍上饶),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从事科研工作。196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0-1981年、1983-1984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客座研究员;1991-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1993-2002年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科协主席,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  相似文献   
9.
李健 《党建文汇》2006,(8):41-41
摆放在得克萨斯州A&M大学实验室的小小的灰黑的石块意义非凡,这些石块是海底地壳的一部分,是科学家首次敲开地壳岩层,揭开大洋底部的秘密。科学家希望通过这些石头,解开地球是如何运动的谜团。  相似文献   
10.
邓春喜  贾华 《中州统战》2003,(12):32-33
2002年9月,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人物专访”栏目专题报道了著名华裔天文学家张双南的事迹,全面介绍了他探索“黑洞”奥秘的艰苦历程,确山人收看节目后无不欢欣鼓舞,因为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就是确山籍人,是老区确山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第一位天文学家。学生时代张双南出生于确山县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张双南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品质。从小学到高中,张双南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别是他上高中时,理科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多次在地、县举行的物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张双南最感激的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