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10年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并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辛亥革命造成清王朝的覆灭以及民国宪政体制的建立,此种巨大的政治变革势必造成一时的政治失序,从而为民初军阀政治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其后上台的袁世凯意识到地方都督割据的潜在威胁,试图推行“军民分治”,却未成功。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列强在东亚的均势格局,致使日本一家独大,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助长了中国军阀政治的兴起。一战期间,日本寺内正毅内阁采取金融外交的方式,大力扶持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通过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排斥或侵占欧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威尔逊政府和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列强卷土重来,试图利用徐世昌、直系军阀和西南军政府等军事政治力量来打压皖系军阀,从而削弱日本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其手段就是通过1919年的“南北议和”来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从而在中国建立一个亲英美的“文治政府”,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证明,要结束中国的军阀政治,单靠欧美列强的外交支持以及文人政客的政治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军阀政治的终结必须依靠新兴的革命力量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我们不禁怀念起敬爱的祖父——朱芾煌先生。辛亥南北议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促成清帝退位和共和制度的确立,以和平谈判方式实现政权更迭,  相似文献   
3.
杜耀云 《春秋》2011,(1):28-29
1912年2月,辛亥南北议和达成协议。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因之,在后人心目中,认为南北议和的这一结局。是很不理想的。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就此问题表述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超 《同舟共进》2014,(2):50-55
在上世纪的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大红大紫、万众瞩目,旋即又声名狼藉、千夫所指;他曾是民国首批留洋博士、北大名牌教授,是颇有建树的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曾是南北议和的首席秘书,是与孙中山、汪精卫、陈铭枢、蔡元培、张静江等要人密切往返的政治红人。  相似文献   
5.
朱文亮 《求索》2022,(4):56-65
颇富争议的《袁内阁请速定大计折》草拟于1911年12月27日,而非一般认为的1912年1月16日,并没有正式上奏。由于革命阵营12月25日突然决定重开总统选举,打乱了原定国会公决计划,迫使唐绍仪26日奏请清廷速决国体,出现“和议难期”的局面,才导致此折提前出台。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的和谈策略可分为武力镇抚、国会公决、君位共和三个阶段或层次,该折体现的君位共和主张只是国会公决方案无望后的备选,其意义在于提前暴露了清方的和谈底线。当唐绍仪27日转而奏请国会公决之时,此折即迅速为代表国会公决方案的《拟恳召集宗支王公会议请旨以决大计折》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朱如如  朱建华 《台声》2011,(9):19-20
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不禁想起敬爱的祖父朱芾煌先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川籍革命党人中,祖父是一位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很有成就的人。他的事迹也成为激励我们后辈子孙不懈进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