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玉如,原名吴家,生前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同班。周恩来、吴玉如是张伯校长的得意门生,现南开校训“日新月异允公允能”为吴老早年书就。抗日战争初期任国民参政会秘书(蒋介石为议长、张伯为秘书长)。吴老书法造诣很深,被誉为“当代巨擘”,是近代书法史上“真正进入晋唐门奥的大家”。李苦禅先生说,吴吴玉如书法“诚属当今第一者也”,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郭沫若先生认为,把吴玉如作品放在“明人作品中殆难轩轾”。1982年4月23日,我同中央人民电台对台湾广播部记者、后任职新华社香…  相似文献   
2.
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受派赴美国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当时。正值英国伦敦举行第四届奥运会。张伯苓在考察间歇前往赛场,亲眼目睹了大会的盛况。由此,他不仅成为亲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坚定了在自己祖国推进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的信念。回国以后,张伯苓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学校,并发出这样的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相似文献   
3.
汪金友 《民主》2008,(8):46-46
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受派赴美国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会后顺路到欧洲考察教育。当时。正值英国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张伯苓在考察间歇前往赛场,亲眼目睹了大会的盛况。由此。他不仅成为亲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坚定了在自己的祖国推进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的信念。回国以后,张伯苓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学校,并发出这样的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学校体育联合运动会创办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翌年,天津私立敬业中学堂成立,张伯苓即率队加盟,并从1909年(清宣统元年)的第七届开始主持筹办。1927年,在张伯苓的倡议和组织下,天津体育协进会在南开学校正式成立。从此,天津的各项体育活动有了统一的社会组织。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不仅众多的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最先传入天津,而且在张伯苓、董守义、章辑五等天津体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垒球等项目上,天津也曾在华北乃至全国独领风骚。因此说,张伯苓等在天津宣传体育、倡导体育、普及体育,为近代天津体育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马千里是天津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中,他担任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抵制日货委办会主席,参加发动并领导了罢课、罢市、示威请愿的群众运动。1920年1月与周恩来、马骏、于方舟等20余人一同被捕入狱。出狱后,筹办《新民意报》,发表救国言论,并将周恩来所著《警厅拘留  相似文献   
6.
<正>张伯苓是旧中国私人办学的典范,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中外闻名的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张学习西方新式教育,变革封建教育,使教育适应近代中国国情需要。他主张教育要面向社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十分重视学风和校风的建设,主张“德育为万事之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优秀品德,  相似文献   
7.
秦九凤 《党史纵览》2014,(12):16-16
正周恩来研究界的人都知道,周恩来有3幅青少年时期留下的手迹,它们分别是"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和"志在四方"。现有的大量资料证明,这3幅题词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存世最早的周恩来手迹,都是周恩来为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同班同学郭思宁所题。这3幅手迹笔法有力,一笔一画之间体现了颜体加魏碑的书法风格。1910年秋,周恩来随四伯父周贻赓到沈阳并考入奉天省(1924  相似文献   
8.
《天津政协公报》2011,(7):37-37
<正>不久前,《文艺报》刊登了贺龙之女贺捷生的文章,回忆了贺龙与周恩来交往的一段往事,现摘登如下。上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上学。有一次,父亲同我谈到他与周恩来总理的患难之交,突然问我,你知道历史上有个张嗥如吗?我怎么也答不上来。这似乎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他马上说,张嗥如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老师,蛮有学问的,也蛮有骨气。然后父亲说,那是在民国初年,张勋复辟帝制,给所有希望国家进步的人泼了一瓢冷水,张嗥如公开在报端上发表了一  相似文献   
9.
早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周恩来的一位挚友王朴山即将毕业,欲东渡日本留学。留学前,周恩来饱含革命激情写下了一副对联,赠给王: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一生留给我们的诗作并不多。我所看到的也就几首,有旧体诗也有白话诗。就他的旧体诗来说,虽然都是他青年学生时期写的,但诗写得很娴熟,意蕴深刻,境界开阔,诗味浓郁,有书卷气。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据周总理南开学校的同班同学后来又都在日本留学的张鸿诰先生说,191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