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克渊 《中外法学》1991,(4):36-39,56
<正> 南极大陆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围绕该大陆的南大洋为3600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十分之一.南极地区是人类尚未开发的地球上的最后一块疆域.由于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已日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南极环境是全球保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妥善地保护南极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已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以法律角度论述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机制. 一、保护南极环境的现有法律制度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曾涛 《党建文汇》2002,(20):3-3
秦大河,中国气象局局长,地理学博士。1989年7月,他作为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之一,成为徒步横穿南极的第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5,(2):100-101
南极一共有4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南极点和磁点上均已建立考察站,冰点——全球最低气温也已被测量,仅剩下冰穹A最高点未被涉足。国际上一直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冰穹A展开过系统的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丽  边少鹏 《工会博览》2013,(34):66-66
近日,中铁建工集团4名勇士随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浦东启程,这是中铁建工集团第12坎出征南极参建科考站。这次随队出发的4名队员将与29次考察队中山站8名中铁建工越冬队员组成一支12人的施工队伍参与建设,承担南极中山站外网建设及备用发电栋工程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5.
孟红 《党史纵览》2014,(3):26-29
正2013年11月7日,踏上为期155天科考征程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在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途中,暂停科考计划以最快速度赶往南极迪维尔海救助被冰层围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最终在全世界瞩目之下将被困冰洋的俄罗斯受困人员成功救出……一时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事件,也让我们再一次关注起新中国的南极科考事业。  相似文献   
6.
魏霞 《传承》2013,(9):136-137
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责任附件六》已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制度。但反应行动作为责任机制的核心并不包括恢复原状,且对第三方采取行动的门槛设置过高;严格责任是保护南极环境最为直接的方法,但有关主权豁免责任削弱其效力;责任限额和国家责任促进南极环境保护,但还存在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7.
南极条约体系”在2048年前禁止任何矿产资源活动,但南极海域因其国际法属性的不明确造成了一些争议问题:是否同时适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矿产资源是否享有“国际海底区域”制度规定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法律地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与“南极条约体系”中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同时适用于“南极条约区域”内南极海域矿产资源活动,两套制度的法律冲突在规范层面仍未解决。但在实践中,国际社会对南极作为自然保护区地位的普遍共识,决定了在2048年后极有可能继续禁止南极采矿。  相似文献   
8.
一位名叫王刚义的冬泳爱好者,在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乔治王岛附近海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耐力,创下了一项在南极冰海中持续游泳时间最长、距离最长的世界纪录。他本人也因此成为继“南极潜水第一人”的刘宝珠、徒步横穿南极的秦大河之后,又一个把名字写进南极探险史册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08,(1):39-39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扬帆起航11月12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乘坐改装一新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奔赴南极,执行我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的首航,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第三个考察站的起步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决定加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同时声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另行通知前,《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暂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入书由外交部部长签署,具体手续由外交部办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