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之光     
《时事报告》2006,(6):64-64
便携血液清洁器;高科技情侣杯;“神奇”打字机。  相似文献   
2.
小栎 《工会博览》2005,(21):55-55
近日,北京西单友谊集团参加了西长安街地区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首届“红墙杯”合唱节。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集团合唱团从8支合唱团中脱颖而出,以9.793分荣获本次合唱节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双拥文艺创作活动结出累累硕果,从全国各地、各部队报送的327个双拥文艺创作作品中,经过专家认真评选,舞蹈类、歌曲类、曲艺类、歌(戏)剧类、小品类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86个,优秀组织奖10个。从这批获奖作品中,各个门类创作数量丰厚,形式、风格、流派多样,体裁、题材、主题丰富,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新时期双拥文艺欣欣向荣、蓬蓬勃勃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退场意识     
游宇明 《唯实》2015,(4):96
人都想有点作为,所谓作为,其实就是以自己的品德与能力影响他人与社会,获取一个圈子乃至大众的认可。如果我们将社会比作一个“场”的话,这其实就是一种“进场意识”。人有进场意识当然好。一个官员不想有所作为,每天“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他管辖的区域不会好到哪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2,(8):79
宜宾市郊之北,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十分奇特。北宋年间,谪居于此的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不以迁谪介意,泊然处之,寄情于戎州(今宜宾)山水诗酒之中,讲学不倦,蜀士慕从之,于此凿石引水为池,曰"流杯池"。  相似文献   
6.
余莹 《法制与社会》2012,(4):161-162
法学教育应以法律职业为核心,这是法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对理律杯比赛所应注意事项发表几点观感.  相似文献   
7.
正周恩义出名了。"新时期宣传干部的楷模""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央十八大精神报告团和《中国梦·我的梦》宣讲团成员"……成为名人,自然就会引起热议。他的名人之路怎么走?他的价值观念变没变?"脚上的泥土越多,距离群众的心越近"习近平接见。刘云山接见。……人民大会堂作先进事迹报告。每次,他都是不声不响地回来,一头扎进群众之中,坐上炕头,蹲在地头,传播"中国梦",汲取"真营养"。李家村,他唠完"中国梦,咱农民的梦",村民老刘把刚摘下的芸豆塞在他的怀里:"大兄弟,你说得实在,咱农民更有奔头了。"文化社区,他聊完普通党员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去哪儿了》感动了全国人民。之后主流媒体晒出了"习总书记的时间去哪儿了"触动了亿万干部。长期以来,凡是能称得上领导或者是干部的大都很忙,上到总书记,中到市长、市委书记,小到村干部,忙到什么程度?群众见一面难(电视除外),下级汇报工作难,有的领导甚至和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都难。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些领导干部毫不为过,要开会,要剪彩,要谈项目,要接见外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14,(7):12-12
<正>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我们摆脱的是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生没了公款吃请,没了储值卡消费,吃粽子得自己买——对置身"体制内"的一些干部而言,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意味着又一次在"寡淡"中体会"清新"。自八项规定以来,这种转变日渐成为"新常态"。广大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许多干部也由此卸下了包袱,不用再因送往迎来疲惫,不用再天天被酒精考验,不用再为坚持原则苦恼,关系简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办公室里,名誉馆长王川平就其母亲刘谷音走出重庆企业改革第一步的话题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为我泡上一杯茶,然后缓缓地坐在沙发上。谈及母亲刘谷音,他停顿了一会儿,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又起身从一个黑色文件夹里拿出几份旧资料,其中包括两份载有刘谷音消息的《人民日报》、两篇人物专题报道和1期以刘谷音照片为封面的《管理与厂长》杂志。他指着其中一份《人民日报》说:"照片第一排中间的这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