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理和小说中隐藏着复杂的原乡意识,它表现为未去大陆前的渴望与憧憬,回到大陆的亲切与批判,离开大陆后的怀念与眷恋.究其原因是与作者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贺 《南风窗》2013,(14):96-96
要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阶程,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尤其是前书,堪为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几乎圈定了此后哲学史书写的观念、分期、叙述模式乃至基本看法。不过,胡适的书其实也并不适合做入门书,它的理想读者应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之理解的读者。后书虽然最早以英文写成,但由于学生有意反对老师,有时难免"为反对而反对",而另一方面,此书回译成  相似文献   
3.
王俊龙 《台声》2011,(6):80-80
5月15日,来自中芯学校、华东台商予女学校、上海台商子女学校等校的“原乡杯”获奖台胞青少年、在沪台胞儿童及校长、老师、家长等近150人登上“上海风采”号游船,欣赏黄浦江两岸夜景。  相似文献   
4.
蒋建春 《台声》2010,(4):50-51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新闻记者会上,继续引用了古语名旬回应台湾记者提问。这种饱含深情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诗词名句隐喻两岸兄弟关系,一直以来为两岸人民所津津乐道、赞誉不绝。而本文的主人公——台湾著名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名旬“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则十分荣幸地被温总理于2004年两会新闻记者会上吟诵。  相似文献   
5.
雨想     
男孩匆匆跑过雨景,停在屋檐下,在朦胧的雨中模糊了视线。雨滴从发线流到侧脸,然后掉下回归大地。明明刚才还烈日炎炎,不消一刻便大雨倾盆了,夏天总是这样,有些冷不防,有些猜不透。少年还是更喜欢霏微的春雨,含蓄隽永,相比之下,夏天的雨快速之间饱含压抑与烦闷,急匆匆中总有几分无可奈何,爆发得太过浓烈,宣泄得又有些赤裸裸。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平原师范学校,是鲁北最早的中等专业学校之一。1931年建校,大体经历了平原乡师(1931年3月至1937年10月)、平原农师(1939年9月至1945年12月)、平原师范(1948年6月至今)三个阶段。建校以来,培养造就了万余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特别是为德州地区的教育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3月,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征得平原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平原县设立一所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不久,厅长何思源委派邹平人王冠宸赴平原筹建,并  相似文献   
7.
古村古镇     
大漠 《检察风云》2013,(12):84-85
《古村古镇》是原乡还是异乡?是镜头中的村镇还是心中的村镇?当历史的尘土掩埋了又拂去时,我们再见了古村古镇的风采。那种单纯、宁静的色调与神韵;那种境地,没有色彩,胜似色彩;没有故事,似有故事。摄影艺术家李伟德的这组反映古镇古村的照片,让我们  相似文献   
8.
冯洁 《民主与法制》2014,(20):48-49
他们是一批被台湾本省人称为“老芋头”的大陆老兵。35年前,他们跟随蒋介石集团溃退到了台湾,以为不久便可以“光复大陆”;35年后,他们中的多数人已在台湾娶妻生子,但却日夜思念着海峡那边的亲人和故乡。35年前。他们的父母尚在壮年;35年后,他们的父母已到古稀耄耋之年,有的至死也未能再见儿子一面。老兵们在台湾遭遇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因为没有文化,退役后干着社会最底层的活。他们还要动辄遭受威胁和恐吓,以家人为要挟来互相检举揭发不忠的行为,他们只能乘出国之机悄悄潜回大陆探亲。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被认为是北方汉人南迁中的一支,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地,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两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的三分之一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人口是客家人。  相似文献   
10.
帅震 《理论学刊》2006,(4):106-107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台湾文坛,许多军中作家感受到“反共文学”的虚无,他们将目光投向大陆原乡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奇,从乡土社会的风俗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寻找精神资源,在小说中构筑了一个带有寓言色彩的原乡神话,借以容纳他们的乡愁意识,并最终成为这一派小说家精神返乡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