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州,中国唯一以高僧名号命名的县。这名高僧的法号叫全真,据县志载:"县以佛名,相沿至今"。全真和尚,湖南郴州人,俗姓周,自幼聪颖过人,十六岁出家,27岁来到这个素称"鱼米之乡"的楚南之地清湘县,并开始在这里营造供奉无量寿佛的寺院。这就是素有"楚南第一名刹"雅称的湘山寺。湘山寺的开山祖师全真和尚据说活了160多岁,在世时寺中屡现阿弥陀佛,相传是佛陀对其佛学造诣的显身嘉许。宋朝时就有四位皇帝先后5  相似文献   
2.
福建的造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官方最早制造船舶的地方就在长乐太平港北的吴航头。三国时,福建已设置典船校尉,晋太康四年(284年)又设置温麻船屯。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张浚在福州"大治海舟至千艘",至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又复命"福建修海船"。鲍祗在长乐时曾云:"海船千艘浪,潮田万顷秋。”可见当时长乐造船业已十分发达。民国版《长乐县志》也明确记载:吴航头在县治马江旧恩波亭前,后作迎恩亭。它位于县城西隅马江渡头,原临大江。旧时建有马江亭、临江馆、接官亭、驻节堂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庄周故里的研究,多是引经据典的推论和古代遗迹典实的直接结论,有的甚至是耄耋鲐背老者的口传。本文拟从相关市县古志中辑录咏庄诗歌多寡的角度,来分析对比庄周在当地影响的深广度,以之确定庄周故里之所在的几率高低。  相似文献   
4.
5.
历史悠久的玉融大地,有诸多胜迹闻名遐迩,特别是那些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古塔,犹如熠熠闪烁的艺术珍品点缀在秀山丽水之中。据《福清县志》记载,清代以前,福清共有古塔6座,为水南塔、瑞云塔、瑞峰塔、天峰塔、迎潮塔、鲤尾塔。《福清县志》没有记载的还有近10座,其数量位居八闽之冠。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古塔有的破坏严重,有的不复存世。  相似文献   
6.
王道士,湖北麻城人。一说是陕西人。本名圆祭,义作圆禄。大约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死于民国二十年(1931)农历四月十八日,八十多岁,町谓高寿。从他后来的经历可以表明他大概出身于农家,家境也不会太好,小的时侯读过几年书。以后家乡连年闹灾荒,据《麻城县志》记载,成丰六年(1856)因为夏季闹干旱,庄稼几无收成,米价色涨,饿死人之事极为普遍.因此可见王道士的童年生活并不会太美好。  相似文献   
7.
<正>"青林场,东通保剑,西达江彰,步骑车舆往来不绝,通衢也。"——《梓潼县志》卷五《重建合益桥碑记》出江油市,向东北行车60公里,来到蜀道剑门关的南端——二郎庙镇青林口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青林场,细细品味,竟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古镇的风情与历史。青林场又称青林口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坐落于王爷山与人字山相汇处。王爷、人字两山成东西走向,逶迤绵延数十里,到青林口古镇时两山仿佛突然而止,成为古  相似文献   
8.
正10多年前,曾与镇北台擦肩而过,留下了遗憾。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它的脚下。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它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长城三大奇观。除了具有驻兵、观察和作战功能外,还拥有古长城中最大的烽火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美誉。从陕西的塞上古城榆林向北驱车约4千米,便来到了红山脚下。沿山南侧往上走,一座正方梯形、4层、高30余米的城台出现在眼前。它稳坐红山,萧飒而又凝重。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迄今已经历了400余年的  相似文献   
9.
屈兴岐 《奋斗》2002,(6):52-54
接到一本传略,入书者,皆巴彦籍现代各方面有成就的人。以为现在名人录之类的书泛滥,这一本有无自我表扬之成分,也觉可疑,也就束之高阁。后有朋友说及,是为县志续集作准备,与那些名人录不同。翻了一遍,颇觉震撼。离开那一片热土真是太久了,几十年,故乡出了这么多俊彦英才,竟然至今才知道一个概貌。  相似文献   
10.
《四川党史》2001,(1):30-32
旺苍的党史工作在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省、市委党史部门的指导下,10多年来,县党史部门的同志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勤奋耕耘,默默奉献,忘我劳动,做出了一些成绩,共征集发掘了2万余件、约1500万字的地方史料;访问老同志、知情者数千人次;编辑、内部出版了旺苍地方党史丛书《红军在旺苍》、《木门会议文集》、《中共旺苍县党史大事记》、《旺苍红军名录》、《旺苍苏维埃志》等10部书;参与编辑并出版了《中共旺苍县组织史》、《旺苍县志》、《旺苍文史资料》、《红四方面军在绵阳广元斗争纪实》、《蜀门红旗》等14部书;共编印出《旺苍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