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县域上承省市、下统镇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30年来CNKI中的1138篇以“县域治理”为主题的“北核”和CSSCI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内县域治理研究的三个演进阶段与国家政策关联度较高,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各机构间缺乏深入交流。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县域政府治理现代化、县政改革与府际关系、县域基层治理与县乡关系、县域贫困治理与脱贫攻坚、县域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等领域。研究前沿呈现出由县政改革转向社会治理、由城乡二元发展转向县域城镇化建设、由县域脱贫攻坚转向县域乡村振兴、由县域基层治理转向市域社会治理、由传统官僚制管理转向县域智媒体治理等趋势。未来,在中国县域情境下,应突破学缘与地缘关系限制,坚持质性与量化方法并重,加强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竹立家 《传承》2011,(13):25
中国目前有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县域社会,传统社会的"县治则国治"的国家治理经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社会主要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大多发生在县域社会。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向县域社会的发展,因土地纠纷、房屋拆迁、利益矛盾、官员腐败、司法不公、决策失误、官商官黑勾结、民意表达不畅等引起的官民矛盾甚至官民对立现象在一些地方表现得较为突出,这种状况不但极大地妨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正因为如此,2009年3月中纪委、中组部确定在江苏睢宁  相似文献   
3.
竹立家 《传承》2011,(5):25-25
中国目前有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县域社会,传统社会的"县治则国治"的国家治理经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社会主要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大多发生在县域社会。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向县域社会的发展,因土地纠纷、房屋拆迁、利益矛盾、官员腐败、司法不公、决策失误、官商官黑勾结、民意表达不畅等引起的官民矛盾甚至官民对立现象在一些地方表现得较为突出,这种状况不但极大地妨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诏安应始终注重以人为本,努力将绿色资源——富硒资源转变为老百姓共享的绿色福利。”  相似文献   
5.
新建信访大厅投入使用,25个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和“两所一厅一户”建设规范达标,广大干群居民邻里关系和睦,洛南政法综治工作实现全市巡回观摩考核“四连冠”,连续六年保持省级平安县荣誉称号,该县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隆冬的洛南,不论你走到哪个乡镇,所到之处街道整洁亮丽,村民生活井然有序,处处呈现一派平安和谐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于建嵘  蔡永飞 《新东方》2009,(10):60-62
当前县级政权在政治运作中,一方面,有些县级党政负责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公然抢夺农民的土地、野蛮拆迁居民住房,还把国家司法作为私人工具,对付那些对其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民众和媒体,甚至对上访民众采取截访、销号、拘留、罚款、劳教、判刑等控制手段进行压制迫害。  相似文献   
7.
乡镇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乡镇改革尚在推进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探索上都仍有不断深化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北新 《政府法制》2010,(9):32-32
3月的北京已见新绿,中央党校迎来了300多位天南地北的县委书记,经过暂短的轮训后,他们又将重返基层政权所在地。专家们认为,新一轮密集轮训“县官”的背后,也许蕴含着县政改革的深意,要变以往的向上负责为向下负责。  相似文献   
9.
《人大建设》2009,(1):54-54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近期刊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覃道明的文章说,对于将乡镇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解,不能局限在乡镇层面,而应定位于“农村基层政府”层面。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县政制度的设计,凸显着中共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时期的一些重大的理念性变革。其中抗战与民主相结合,是中共建构县政制度的重要理念。将制度优势和为民众服务相结合,是中共建构县政制度的重要基点。而从民众认同以及政治归属感的基础上建构县政制度,则是中共基于民众的自身利益和基本诉求,并希冀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社会整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