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学生院校认同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院校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四川省"双高计划"职业院校调查数据,以组织认同和学习参与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高职学生学习参与对院校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双高计划"院校学生的学习参与和院校认同自评分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业参与、师生互动、课余学术时间投入对院校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课余休闲时间投入则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能力发展在学习参与与院校认同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学业参与和师生互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院校认同,也可以通过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间接影响院校认同,而课余时间投入只有促进能力发展才能对学生的院校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指向能力提升的有效学习非常关键。对此,提出强化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参与、合理安排课内外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娅 《思想战线》2003,29(1):37-40
由于国际旅游市场日益一体化 ,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市场竞争替代关系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地区在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上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明确各地旅游资源在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并通过整合 ,形成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优势” ,是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柯丰云 《山西青年》2022,(17):119-121
科学、客观地评价专任教师,有助于激发专任教师在课程教学、专业发展、科研转化、社会实践、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发展的活力,将新时代专任教师的评价要求落到实处,从而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强化教师评价导向,健全顶层设计这根“指挥棒”。基于专任教师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高职院校可以将专任教师进行分类评价,具体可以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和双师型三类。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评价离不开有效的反馈沟通。  相似文献   
5.
喻念念 《山西青年》2022,(19):120-122
2019年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正式实施,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是对接地方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甚至是对接全国经济结构变化,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者,其合理科学配置是推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为对象,对其师资的配置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咪  段辉 《山西青年》2022,(19):27-29
高校智库作为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地方特色及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目标,非常关键。目前,高职院校智库建设存在着发展定位模糊、人才匮乏及地方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因此,以“双高计划”为背景,应建立发展定位明确,与地方联系紧密,且人才支持机制更加完善的新型智库模式,规范日常管理,保障智库有序且高效运转,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双高期”泛指老年人的高龄与高发病两个时期。面对“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自理能力越来越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管理模式,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营造全社会重视老年工作氛围,加强对老年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离退休工作队伍等,都是提高系统化服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加强在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内在动力机制是激发入党的动力源泉,外在动力机制是促进政治进步的外部环境,两者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保障;青年"双高"人员入党动力机制即包括建立内在和外在的动力机制,以及保证其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之一是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本文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实践型人才。文章同时识别出服务能力与需求错位、实践平台不足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关键问题。在“双高计划”背景之下,我们构想了许多的实践策略,包括加强服务能力与需求对接,建立实践基地,以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希望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能力相关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考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聚焦现代殡葬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人才培养规格较低、人才培养内容传统、人才培养手段滞后、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与实践技能水平整体偏低等问题。站在引领我国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提出根据现代殡葬行业转型发展要求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德技并修、尽善尽美”的现代殡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活页式与手册式教材,开展“3+1+1”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引领行业、结构合理、双向流动”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群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等改革创新举措,着力实现现代殡葬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