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实施中的热点问题,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受挫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解决开展挫折教育所遇到的问题,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2.
恐怖组织的认同构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个体恐怖分子在群体中找到自我、组织内部同一性的构建以及组织一致对外的恐怖主义活动。在整个认同构建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恐怖组织内外群体文化融入策略选择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潜在恐怖分子在主流文化中认同受挫,转而寻求加入恐怖组织。第二阶段,恐怖组织以自身所处的宗教文化为基础,构建其组织文化,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加深组织成员对这一文化的认同,但与此相对,恐怖组织外群体却很难认同其组织文化。第三阶段,恐怖组织内外群体文化融入策略选择的矛盾持续激化,最终导致恐怖组织采取一致对外的恐怖主义活动。通过“伊斯兰国”作为案例,对上述恐怖组织的认同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伊斯兰国”的“成功”是与其“成功”的文化融入策略密切相关,而其在阿富汗的受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文化融入策略“失当”所导致的,即“伊斯兰国”在阿富汗不但无力完成与塔利班的竞争,而且无法解决组织面临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因此,在打击“伊斯兰国”等暴恐极端势力时,关注文化融入策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和重庆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学业受挫成因调查。研究显示普通组学生与不同程度学业受挫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概念、学习适应性等上呈显著性差异,并提出了对学业受挫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英美法中的“合同受挫”理论是“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基础之一,“合同受挫”学说于19世纪后半期萌芽产生于英国的司法实践,并发展为当事人对合同义务“履行不能”及合同的“目的受阻”两种情形。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一版对“履行不能”和“目的受阻”的规定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美国《统一商法典》对“履行不具有经济可行性”概念的认可使该概念可以发展成独立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无论PX是天使还是魔鬼,我们每天都要同它相遇。我们常见的塑料瓶、涂料、汽油以及非纯棉的衣服,里面都有一种化学成分叫“对二甲苯”,又名PX(英文P-xylene的简写)。  相似文献   
6.
吴跃农 《各界》2014,(2):34-39
抗战打到第八年,日军力量已经在走下坡路:相反,国共武装力量开始强大,1945年5—6月间,日军为了打通湘黔重要门户,调集了6个以上师团达20余万人的各种兵力联合作战,疯狂地向湘黔一带的国民党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全面进攻。第四方面军不是吃素的,王耀武备战积极,战术上运用恰当,雪峰山之会战大获全胜,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能否摆脱“现代化受挫”的困境,关键因素在于政府能力的重构,剖析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能力缺失的表现和原因,从影响政府能力建设的观念和行为因素入手,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重构政府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芦轲 《法制博览》2013,(11):64-65
本文通过对合同中的"不可抗力"与"合同受挫"条款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不同涵义进行比较,阐述了"不可抗力"与"合同受挫"条款的涵义与适用情况。通过两个概念的不断演变揭示了判例法与制定法不断相互借鉴、相互移植、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三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守淮阴。如不先打强,至少六十九师、二十八师已被我消灭,我八师、九纵不会损伤过重,即损伤亦有代价;一个如坚守淮阴,七十四师即可能被我消灭……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相似文献   
10.
任建明 《廉政瞭望》2010,(11):18-19
我国现行的公车管理体制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全国统一改,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多个地方和部门改革、受挫,再改革、再受挫的怪圈,最终取得我国公车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