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魂系梅花岭     
<正>梅花岭显得有些寂寞。正是秋高气爽旅游旺季,在旅游胜地扬州,几乎每一处名胜古迹都游人如织,但离人声鼎沸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仅一箭之遥的梅花岭史公祠却冷冷清清,园子里静谧肃穆,整个上午,除了我们这个上海老年旅游小组几个人来拜谒史可法祠堂和衣冠冢外,未见其他游客。而要了解江淮名城扬州的历史,是绕不开史可法和"扬州十日"这一页的啊,这里有民族英魂和浩然正气!史公祠与墓均南向,东墓西祠,并列相通。院正中是飨堂,堂前两边悬挂着一副著名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  相似文献   
2.
3.
高莉 《今日浙江》2014,(18):58-59
正一直想去看看纪念民族英雄刘锜大将军的刘公祠,以及刘公祠里远近闻名的"大蜡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背着行囊与女儿说走就走,来到了平湖市新埭镇鱼圻塘村。该村地处杭嘉湖平原东北部"金平湖"的东北端,南濒杭州湾,东临上海市金山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九月的阳光明媚而温暖,几个老人坐在树荫下,鸟儿在树上跳跃。刚进  相似文献   
4.
王宝文 《侨园》2014,(4):38-38
距秦皇岛昌黎县城北8公里的五峰山,因自然景色迷人,诗文胜迹颇多,为历代文人所景仰.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从1908年至1924年曾多次登临五峰山韩文公祠,或客居,或游览,或消暑,或避难。1919年7月,李大钊来韩文公祠数日,  相似文献   
5.
天津有一座"李文忠公天津专祠",1905年由袁世凯奉旨建造,它坐落在河北区金钢桥西子牙河畔(旧称"河北窑洼"),那是一个时代的背影。李鸿章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在天津。《清史稿》评论说:李鸿章"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用、工商、艺业。闻欧美出一新器,必百方营购以备不虞。"他将在上海、南京等地积累的丰富洋务经验移植到北方,把天津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实验场,成为近代化运动的引擎,对"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日本国冲绳县那霸市现存《程氏家谱》中所记载的程顺则身世、生平及著作的解读,对17世纪琉球国孔庙、启圣公祠和明纶堂的修建及琉球国孔庙祭祀仪式的变革考证,叙述了中国儒学在古代琉球国的传入与发展以及对琉球国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4月30日,由中共秦皇岛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策划、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制作的紫铜浮雕,镶嵌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新建大楼东壁,题为《换了人间》。我们驻足仰望,纵览全图,秦皇岛革命史展现眼前,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特写浮雕记,以志其事。  相似文献   
8.
韩昌黎从未到过昌黎河北昌黎,渤海边上的一座小县城。从金代开始,昌黎二字就被载入史册。韩愈,世称昌黎先生。很多人误以为昌黎是韩愈的出生地,而韩愈非但不在昌黎出生,他一生也未曾到过昌黎。既然如此,那为何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昌黎县的碣石山上还有一座韩文公祠?原来根据《昌黎县韩氏家谱》记载,后魏时,定州刺史韩均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为昌黎韩氏的始祖,其孙为曹州司马韩仁泰(即韩愈的高祖)。可见,昌黎韩氏是韩氏的一个支族,昌黎郡是韩氏的望出之郡。韩愈不忘自己的血脉之源,一直以昌黎  相似文献   
9.
杨曙明 《春秋》2015,(2):51-53
大明湖畔有个祭祀曾巩的南丰祠,而此南丰祠却非历史上再早的那个南丰祠。再早的南丰祠在上个世纪50年代坍塌后,不知是何人的馊主意,整修时竟然将祭祀张曜的张公祠改为南丰祠。曾占张祠,说来实在不应该。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张曜对民族、为济南做出的贡献并不亚于曾巩。张曜,字朗斋,号亮臣,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他原籍浙江钱塘,寄籍顺天大兴,少年时代寓居吴江黎里镇,而后在河南固始县从兴办团练步人仕途,官至山东巡抚任,死后谥号勤果,加尚书衔。  相似文献   
10.
彭兆荣 《思想战线》2001,27(1):82-87
历史其实是交织着"客观"与"想象"的实践过程.在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表述形式的现代性指示价值中,"想象共同体"即为其中最重要的特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客家祖地"的公祠建设和公祭仪典的符号系统的典型性,与近几十年在世界许多地方兴起的"新客运动"相对接,诠释了族群认同的当代喻义以及作为族群生存策略的基本方式.这一形式,既是历史延续的真实体现,又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有机部分,同时,还明显地里示着"客观事实"与"主观想象"之间无法泾渭分明的另一种真实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