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酒门遐想     
袁昌 《理论与当代》2008,(11):51-51
有幸参加贵州省写作学会2008仁怀学术年会暨百名作家采风活动,住在盐津河温泉度假山谷。时值盛夏,我起得早,信步出门,想看看盐津河谷美丽的风光。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文学与生命的关联 参加今天的论坛,我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无论从角色,还是情感上说,我都难以做到叙述的从容。因为,我是一名作家,是第一个(恐怕也是唯一一个)深入尹奉吉志士的家乡采访并撰写了尹奉吉传记小说《回归天堂》(韩文版《天堂鸟》)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慧心 《农村青年》2011,(4):23-25
志趣相投,一对文学青年牵手走到了一起1972年,朱冬梅出生于河南睢县匡城乡一个普通农村,因兄妹众多,家里日子一直紧巴巴的。朱冬梅虽是个女孩,书读得却很好,尤其是作文,每次都能被老师当做范文当堂诵读。1988年9月,朱冬梅升入长岗中学读高中,学校里喜欢文学的同学搞了个文学社,朱冬梅成了社里最活跃的一员,她那颇有灵气、文笔清丽的散文让同学们叹服不已。那时候,朱冬梅最大的愿望是将来当一名作家。  相似文献   
4.
年轻的时候,拿破仑梦想着当一名作家。但由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告诉他.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拿破仑存钱买了一本字典,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用剪刀把它剪下来丢掉。于是,他有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  相似文献   
5.
丹棱 《法律与生活》2016,(20):43-45
知识产权故事:知名作家遗作被盗版 老黄先生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小黄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的只有厚厚的书稿.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射过来,书稿上浮着一层轻微的尘埃.父亲缠绵病榻乃至临终之前,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一摞厚厚的书稿.父亲坐在书桌前,带着厚厚的老花镜写作的样子又浮现在小黄的眼前.他不由地眼睛一酸,眼泪又下来了.  相似文献   
6.
21岁的脑瘫女孩,身残志不残。脑瘫智不瘫,她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每一个正常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一名作家,坐在家里搞创作挣稿费维持自己的生计,不必靠政府救济,也不需要别人的资助,这样活着更踏实。她也想出彩——通过自己撰写的作品,发出萤萤之光,有益于点亮人生;传出丝丝之热,为社会增加一点温暖。她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不放过任何一根稻草。把滴滴心血注入篇篇文稿,投给报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竟然全都泥牛入海。  相似文献   
7.
丹麦知名作家利斯贝斯·策尼希·安德森因让一难民家庭搭便车被丹麦政府以走私罪名提出控告并处罚金3000欧元,而她不过是279个做了同样善举的爱心人士之一.这一事件引发人道与法律孰轻孰重的争议.安德森因对儿童事务的关心和对自己童年受虐遭遇的直言不讳而为人所知.她和丈夫米凯尔·劳诺·林德霍尔姆有五个孩子,常常在电视辩论中支持社会边缘化人并为他们发声.  相似文献   
8.
管方 《小康》2010,(3):102-104
她是好莱坞专业编剧,她的小说在海内外都有足够影响力,由她担纲编剧的《梅兰芳》等影视剧,几乎每部必火 有人曾说,想成为优秀作家的人,都会由衷地羡慕严歌苓。父亲是作家萧马,前夫是名作家李准的儿子,她有着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校、北京大学的国家发展研究院邀我来向大家表示祝贺,表示一个校友对毕业生的祝福,这使我感到负担沉重.因为作为一名作家我习惯了书面语,我很怕出现语言的传达问题;而早年的毕业生就好像一个游子,回到母校,人有一种失语的感觉.所以,为大家编几句哪怕简短至极的贺词,于我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许,我只能想象自己在代表一种期望——它属于许许多多的平常人、那些不拥有权力也没有话语可能的人,他们习惯把自己的前途,寄托给自从"五四"以来经常是矫正世道的传奇力量的北京大学.我猜测着他们的期望,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祝贺同学们熬完了冗长的学业、拿到了宝贵的证书、从一所名牌获得了毕业.  相似文献   
10.
你信任我吗     
让我说几个真实的故事——二十多年前,当旅居海外十几年的名作家梁实秋刚回到台北的时候,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请他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