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95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88篇
各国政治   308篇
工人农民   230篇
世界政治   5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2篇
法律   2421篇
中国共产党   7944篇
中国政治   9066篇
政治理论   2487篇
综合类   3204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1323篇
  2022年   662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791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1969篇
  2013年   1833篇
  2012年   2097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2037篇
  2009年   1926篇
  2008年   2204篇
  2007年   1364篇
  2006年   1574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839篇
  2001年   671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正式开幕。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办公所在地的首钢园将打造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下面,随着本刊编辑的足迹一睹这座由百年钢厂改建的现代化园区之貌。冬奥组委办公所在地一首钢园在北京市长安街西延线,通往首钢园北区人口之处,便可看到一座力与美结合的钢铁艺术品--新首钢大桥。  相似文献   
2.
3.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产业发展的新型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化和产业竞争力的高端化。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现实状态来看,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工业化的逻辑。坚持工业化逻辑就是要防止过度去工业化,从新兴产业的新动能培育与传统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两条路径入手,以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继续工业化及工业现代化为基本逻辑,在坚持把实体经济做优做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核心动力,进而构建我国新时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工业化逻辑的实现需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作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动能;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未来新产业的发展;完善支持体系,创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立法后评估有助于了解立法实际成效,提升立法水平。长期以来,人大和政府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以《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立法后评估实践为例,透过对立法后评估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的反思,我省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可从深化对地方立法后评估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常态化启动机制、强化公众参与和沟通、善加利用法律大数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6.
熊秋良 《求索》2022,(1):22-29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生动实践在于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这条道路的解析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从探索的进程看,体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容量扩充看,呈现了从局部到全域;从区域发展和总体布局看,彰显了发展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方案和新实践,凸显了与西方不同的指导思想、价值立场和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负担日益繁重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推进社区减负既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社区负担重一方面是由于基层治理条块关系中各主体的职责不清,另一方面源于民众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与社区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因此,为确保社区减负切实落地,需要从"加强社区党建""优化管理体系""配好工作人员"等三个维度切入,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减负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罗红杰 《理论导刊》2020,(5):102-106
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的错位、技术赋权与资本逻辑的合谋、话语泄愤与情感抗争的弥合是"后真相"现象的生成原因。"后真相"所表征的虚假事实、集体无意识、理性坍塌等多重症候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强势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迅速蔓延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潜滋暗长。针对"后真相"视域下滋生的多元社会思潮,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其进行科学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价值引导;关注个人切实利益、对公众情绪进行情感疏导;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合理规导,方可保障网络空间健康清朗、主流价值观念广泛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