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军 《廉政瞭望》2003,(8):47-48
5月11日下午5:00,头一天刚刚出访美、英及中东地区归来的澳联邦政府总理霍华德在堪培拉国会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他此前在悉尼的总督府同总督霍林沃斯谈话后达成一致意见:总督将暂时停职,等候维多利亚州高院对涉及他的强奸指控作出的调查结束后,再决定最终去留。霍华德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2.
5月19日,支持泰国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领导人在曼谷向示威人群发表讲话,宣布"红衫军"将停止集会,随后向警方自首。这意味着"红衫军"在曼谷街头持续近两个月的抗争行动就此落幕。这次抗争行动导致近1800人死伤,堪称1932年泰国施行君主立宪制度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冲突。抗争行动虽然结束了,但泰国军队武力驱散"红衫军"而引发的暴力冲突已向全国蔓延,整个社会局势仍是"乱"字当头。  相似文献   
3.
春自心生     
刘文波 《党政论坛》2012,(22):50-50
1946年,保加利亚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民主共和国。刚刚9岁的西缅二世从将来就能登上的王权宝座一下子跌到人生的谷底,一切荣誉的光环烟消云散,尊严不再,甚至连在祖国的居留权都被剥夺了。昔日的王族如丧家之犬,灰溜溜地流亡海外,辗转埃及、西班牙等国。  相似文献   
4.
张中胜 《前沿》2013,(22):173-174
英国在近现代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是现代政治的成功实践,洛克对这一政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总结.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洛克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它在英国首先建立是与英国悠久的“国王传统”和“自由传统”密切相连的.在君主立宪制中,“国王”与“自由”共存,与以往不同的是,“自由”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成为国家的根本与归宿.  相似文献   
5.
高层     
《南风窗》2014,(8):16-16
<正>习近平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提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团结》2010,(4):14-14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J·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  相似文献   
7.
2011年初,中东各国相继爆发了要求改善民生、进而扩大民主的政治运动,西方媒体将其称为"阿拉伯之春"。然而,这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没有经过"夏润、秋实",便进入了"阿拉伯之冬",引发了中东地区持续两年多且迄今尚未停止的政治动荡,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政治强人穆巴拉克、本·阿里、卡扎菲等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叙利亚至今仍处在内战之中。在这场席  相似文献   
8.
肖剑 《检察风云》2011,(15):32-34
泰国,曾经被誉为东南亚的“民主标杆”。确实,民主选举、政党竞争执政,在理论上一直被视为实现权力监督、医治权力腐败的灵丹妙药。然而,泰国自1932年实现君主立宪制度以来,在仿效西方民主的实践中,是在从军人统治向民选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道久 《党课》2012,(1):82-84
英国是近代君主立宪制这种国家政体的发源地,它之所以形成国王与“首相”并存这样一种“不伦不类”的政治体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形成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制度对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