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222篇
中国政治   223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8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出乎意料快的胜利和袁世凯出乎意料的复辟,以及长期军阀混乱格局,从文化层次上探讨是因为没有充分的启蒙运动(以当时最著名启蒙学者兼革命家章太炎、孙中山为例)。要实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理想,必须进行深入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必须解放农民,必须发展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梁茂春 《共产党人》2005,(12):52-53
抗日救亡时期,中国掀起了一次汹涌澎湃的音乐大潮。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音乐史上的光辉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杰 《理论学刊》2003,3(3):147-151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从学风、学术上呈现出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之际,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扩大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是在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下出现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谴责对女性的性苛求;二是肯定女性的才华,支持女性的创作.这次女性解放启蒙思潮揭开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序幕,其历史功绩勿庸置疑,但与西方同时期的女性解放启蒙思潮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是1784年康德60岁时写的一篇论文。康德一般不大谈论历史,但是在这篇论文中,康德可以说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观。因此,通过研究康德在这篇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历史观,无疑对理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历史观有直接的帮助。而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的康德,其历史观也深刻影响了黑格尔,通过黑格尔又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方朔 《南风窗》2012,(7):98-98
现在技术发达,人们透过网络很容易获得资讯,当资讯已取代了知识,一知半解,凡事不求深入的新人类遂告出现。消费式的资讯充斥,人对严格的知识当然不再有兴趣。启蒙时代的价值已告失落,人类社会便又回到新蒙昧阶段。  相似文献   
7.
吴霜 《学习导报》2012,(4):51-53
在中国,新凤霞是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字。过去,人们谈起这个名字时喜笑颜开:如今,人们谈起这个名字却悄然叹息;过去,这个名字代表过美丽和青春;如今,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坚忍和忠贞。  相似文献   
8.
杜梅萍 《前线》2016,(4):48-48
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于1913年3月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最初发表在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启蒙》杂志上。列宁写这篇文章时,世界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此时,沙皇的反动统治和反革命势力用各种方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企图从思想上解除革命群众的武装;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也公开散布宣扬"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妄图以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9.
田丰 《理论月刊》2013,(2):77-83
《伤逝》是对中国现代启蒙运动深刻的理解与批判。当时的中国启蒙界理解的自由是无历史、无世界的单子主体的虚无———自由意志。在通达单子化的启蒙道路上,爱情是重要的摧毁传统礼俗世界的动力,但也是将被抛弃的中介环节。现代中国启蒙是观念性的启蒙,并非使人独立健全地运用理性,反倒使得生活意义枯竭,涓生和子君的悲剧即是其典型。这种启蒙的本质是虚无主义,最终将人投入虚空,成为"世界"的"过客"。  相似文献   
10.
柯友朝 《求实》2012,(3):37-39
"发展就是硬道理"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两大政治命题。这两大政治命题共同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和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大大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了"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一命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