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翠洁 《国际资料信息》2007,4(11):11-15,21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一个旨在推进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能利用转向军事目的专门性国际组织。成立50年来,IAEA防核扩散功能不断加强,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11”日本大地震发生半年多以来,特别是福岛核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本所谓和平利用核能的考量,面临日本社会的政治质疑和反思.主流见解是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核能发电的最佳选项,也有具有前瞻性的人士提出建立“亚洲可再生能源共同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4.
《江西政报》2006,(23):7-9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对核出口的管制,防止核武器扩散,防范核恐怖主义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5.
切尔诺贝利灾难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拉响了安全利用核能的警钟。我们共同牢记这个日子,不单是为了那些逝去的亡灵,那些至今仍在核辐射痛苦中挣扎的人们,更多的是为了警示:核能只有在安全、和平利用的前提下,才能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根据外交解密档案和有关当事人回忆,由于国民强烈的反核感情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战后日本的核政策表面上主张"和平利用"核能,倡导"无核三原则",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没有公开制造核武器。然而,在和平利用名义下进行的核电开发,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军事意图,与追求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军事目的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核电"与"核武"互为表里的复合型政策体系。在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日本还先后两次与美国签署"核密约",允许美国"运进"核武器,寻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并在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背后,通过发展核电,行独立保持"制造"核武器潜在能力之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于外层空间的探索利用,存在从强调合作的全球主义转向强调冲突的空间民族主义的趋势。外空局势波诡云谲,不仅体现初见端倪的关于外空资源等经济利益的争夺,更体现在军事领域中以反卫星武器试验为典型的外空武器化趋势与军备竞赛。数量剧增的空间碎片已经成为影响航天器寿命与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空间碎片减缓和清除已刻不容缓。但反卫星武器的使用却将进一步恶化外空环境,对全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和探索外空产生负面影响。以外层空间法"和平利用外空原则"、"保护外空环境原则"和武装冲突法"区分原则"、"比例原则"、"限制原则"为依据并结合实践视角,指出对反卫星武器加以规制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学界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负面影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显然不利于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公约>生效的负面影响:第一,<公约>的生效导致国际海洋划界争端的加剧,其根源主要在于<公约>关于划界原则笼统、含糊的规定,导致各国对海洋划界原则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巨大分歧;第二,专属经济区内海上冲突的法律争议加剧,其根源主要在于<公约>的不完善,以及少数海洋大国利用<公约>的缺失侵害他国的专属经济区权益;第三,海洋法中"剩余权利"问题的消极影响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公约>对许多问题未作明确规定,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海洋和平利用以及海上反恐问题上引发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核出口的管制,防止核武器扩散,防范核恐怖主义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向建成载人空间站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太空发展事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进军太空对中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