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欣 《世纪桥》2014,(3):80-81
约翰·济慈,出生于十八世纪末的伦敦,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曾被誉为"浪漫主义复兴的旗手"。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英年早逝的俊才。一声留下多篇诗歌,都被后人广泛传颂。  相似文献   
2.
解读西川满--以其诗歌创作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据时期在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 ,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时 ,“皇民文学”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他描绘台湾的风土人情 ,表现对台湾生活的“憧憬”和“追忆” ,怀着域外人的猎奇心理追求异于日本本土的“异国情调”。本文试通过客观地剖析西川满的诗歌 ,初步建立对西川满正确、客观的批评系统 ,用历史事实反驳“日本对台殖民有功”和“文化台独”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3.
4.
《学理论》2013,(36)
旨在解读经贺昌盛教授《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一文。通过阅读找到作者的主要论点与理论基础,即唯美主义是一种过渡形态;分析作者在谈中国现代文坛对"唯美主义"接受与分化时的逻辑;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为重审现代中国的"唯美/颓废"思潮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6.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w.Said)于20世纪末阐发的东方主义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之一引发了东西方学者的共鸣,因而风靡世界。在这一理论热潮的背景下,不免会出现套用或者误用的嫌疑,生搬硬套地阐释某一具体文本或作家的现象;或者出现以偏概全,完全被东方主义理论而障目,不见更丰富的文本含义等现象。为此,有必要阐明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的缘起,从而明确"东方主义"理论具体的使用语境;通过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中表现出来的"日本风"等文学文化现象的解析,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东方主义"的丰富内涵;对唯美主义者追求的东方艺术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同行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唯美主义乃至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7.
康征 《小康》2006,(6):86-87
在当代人物画坛,于文江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人物画家。他的画不但在人物绘画的形式语言上独树一帜,而且将文化意识和时代精神巧妙结合,创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于文江多年来致力于画面丰富性的研究,从绘画的形式结构、色彩观念到形象塑造,他都力求在丰富、厚重、完美上达到一个高度。他那灿烂明丽的慧心往往跳跃于画面,带来静雅悠远的审美情趣。一支横笛、一团纨扇、一本旧书或一只神秘的花猫,在他的画中都是情感表达的道具,在这些道具上承载的是他的内心深处对典雅美的向往和对那些失去的风景的淡淡依恋之情,他的绘画里有一种不复再来的静逸之…  相似文献   
8.
奥斯卡.王尔德的短篇小说《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等方面,反映出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为艺术而艺术”,其中有些作品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主义社会批评性质,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9.
乐朋 《法制博览》2011,(12):51-51
执诗坛牛耳而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和胡适、梁实秋等,曾一起被鲁迅斥为“拿着软刀子的妖魔”。1929年在燕京大学的演讲中,谈及文学界的圈子,鲁迅又拿新月派做例子,他说:“梁实秋有一个白璧德,徐志摩有一个泰戈尔,胡适之有一个杜威,——是的,徐志摩还有一个曼殊斐儿,他到她坟上去哭过。”鲁迅在指明新月派文人的思想渊源的同时,又道出了徐志摩浪漫、雕琢的诗风。徐志摩,可谓纯粹的唯美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0.
刘志华 《理论学刊》2006,1(3):116-117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宗白华主张“艺术化人生”,要求采取“唯美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其实现方式是“观察”和“同情”,前者是消极地远距离静观人生,后者是积极地投身于人生实践。二者是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和美育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