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市"房妹"案主角翟振锋已被刑事拘留。翟振锋的贪腐问题早有暴露,2011年曾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现在看来,当时的处理并未到位,如今由检察机关立案查处,表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欠账总是要还的,贪腐分子逃避不了应有的惩罚。不过,现在对该案的议论并未平息,主要集中在郑州房管部门在"房妹"案发后的表态。当时,他们声称"房妹"与局领导没有任何亲戚关系,翟某所购的房屋并非经适房。言之凿凿,一副"辟谣"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14,(22):43-43
塔西佗陷阱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刘吉同 《唯实》2015,(2):95
2014年11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高小燕被查。令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她贪污多少、受贿几何,也不是"买官卖官"、"通奸"之类事,而是她喜欢玩的"政治正确"。据媒体报道,高小燕之前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文稿》等报刊上发表多篇关于军队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8):51-60
古罗马历史学家、政治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曾经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其大意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延伸至国家执政层面,意思就是一旦执政者失去公信力,那么无论他做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是好是坏,公众都不会买账。而丧失了公众认可和支持的政策,即使再好也无法得到有效施行,整个执政体系就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这就是所谓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5.
诚信对于媒体至关重要,它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如果媒体说的话言不由衷,或者话语与人们生活常识相悖,就没有诚信可言。政治学上有"塔西佗陷阱"之说,塔西佗是古罗马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传媒膨胀时代,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政法机关不得不面对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对司法工作带来的直接冲击和影响,政法机关如何在坚持公正司法与接受舆论监督中保持恰当的平衡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8):11-11
塔西佗陷阱 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它可能是极端情况,但对政府部门却是善意的提醒。权威的积累宛若“抽丝”,坍塌则可能如“山倒”,真正的危机不是已落陷阱或已然覆舟,而是朝这个方向滑动却没能被及时阻止。  相似文献   
8.
塔西佗陷阱     
《天津支部生活》2012,(3):19-19
越公开,漏洞越多;越解释,越被抹黑。铁道部和红十字会似乎都曾陷入过这样的怪圈。西方政治学有一个经典理论认为,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新常态,社会治理环境日趋复杂,政府公信力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伦理道德的滑坡、政府官员的利益趋向以及公众之间的普遍不信任,政府易于陷入"塔西佗陷阱"。基于政府公共性的视角,通过对江苏省南京、无锡、淮安三市的实地调研,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数据分析结果展开探讨,得知公务员的价值伦理、政府的利益驱动、公众的参与度和制度机制等四因素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扼制"塔西佗陷阱",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需要重塑公务员价值观,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构建网络化互动平台,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快政务公开,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媒体时代,微博让每一个公民都可能成为记者,对周围发生的事件进行主动记录并传播,这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但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谣言丛生。本文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分析微博作为新兴的信息发布平台在此次事件中所起到的舆论推动作用、谣言传播及其对政府公信力的削弱,探讨政府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