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左传》的外交辞令很有特色。无论是在敌强我弱,还是在敌胜我败,甚至是在订立城下之盟,身为俘虏之时,外交官都能巧妙地使自己的说辞入情入理,起到折冲樽俎、消弭战祸的作用,充分显示先人对政治、军事、道德、人心诸方面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2.
“远亲不如近邻”的学术表达,大约属于“地缘政治学”或“地缘经济学”范畴。如果邻邦都可以选择,谁都愿意选瑞士,而不见得选卢旺达。套用我国惯用的外交辞令说,虽然“卢旺达国土是美丽的国土,卢旺达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但不稳定让邻居担忧。好在卢旺达已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胡佳恒 《政府法制》2014,(21):39-39
很少有人会将“外交辞令”当成褒义词.那些正确的废话,往往会让倾听的一方不耐烦.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听懂了它?外交辞令与真话之间的微妙距离,用高等数学都无法精确计算.这其中不乏自嘲——有国外外交官说他即使不说话,也要考虑三件事.一是时刻准备着连续参加一周宴会,不干任何工作;二是记得宴会上偶遇的女士生日,但永远记不起她的年龄;三是时刻保持多疑状态.所以假使你想欺骗外交官,最好的办法是对他说真话.但这一定有偏颇之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活在一套自己熟知的语言体系里,用一个个不起眼的词语,去传递一条条有深意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胡佳恒 《政府法制》2014,(24):37-37
很少有人会将“外交辞令”当成褒义词。那些正确的废话,往往会让倾听的一方不耐烦。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听懂了它?  相似文献   
5.
胡佳恒 《廉政瞭望》2012,(20):30-30
近来,外交部在南海问题、钓鱼岛事件中的强硬表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态度,听到了中国声音。平日里,外交官总是用一个个不起眼的词语,去传递一条条有深意的信息。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们的话语体系里,“赞赏”与“赞同”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希望”、“相信”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6.
王立 《外交评论》2003,(3):97-101
《诗经》具有很强烈的文学色彩,但是在我国春秋时期却被用来从事外交活动,使外交活动披上了文学的外衣。 其主要表现在揣测对方之意图、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搬兵求救、劝说君王等方面,使得这一时期的外交辞令尤显高雅。  相似文献   
7.
王立 《外交评论》2002,(2):72-75
《展喜犒师》一文中 ,展喜在其兄展禽 (柳下惠 )的授意下 ,通过“犒师”的形式 ,凭借其出色的运用婉转其辞、正话反说、曲折达意等“外交辞令” ,不辱使命 ,终于劝退了来势汹汹的齐国军队 ,从而保全了鲁国国土完整。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历来以外交手段作为解决争端的首选方案,并配合大众传播的力量,通过营造舆论声势来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中日钓鱼岛问题的外交辞令,一般生成于外交部召开的例行记者会现场,产生于国家领导人、外交部相关负责人与国外政要就钓鱼岛问题交换意见的会谈中,或集中于联合国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相关会议中。从外交辞令看中方在钓鱼岛问题的传播策略:"主权、非法、谈判"三个关键外交词汇彰显了中方的舆论诉求,外交部发言人充分发挥了"意见领袖"作用,外交辞令对国民思绪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下的中国,最需要的是稳定和团结的整体氛围。基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介于美国等外交斡旋的跟进,通过外交途径搁置钓鱼岛争议、促使日方回到谈判桌前,是当下中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陶短房 《南风窗》2008,(22):80-81
不管政府是否卷入、卷入多深,这种当代正常外交生活中罕见的"公子秘密外交"在非洲频繁出现,其中前殖民宗主国的黑手,是很难用外交辞令和辩解洗白的。  相似文献   
10.
肖康 《政府法制》2009,(18):16-17
“80后”官员逐渐开始在中国政坛崭露头角。当湖北“最年轻市长”周森锋遭遇全国媒体的集中追访时,他曾如此回应:“我的当选其实也是受益于国家对青年干部的政策。”这个颇为典型的官样回答,虽充满了外交辞令的意味,却也道出了中央调整干部建诊梯队格局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