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时常浩 《侨园》2015,(4):60-61
前文,我以《理想"改天换制"——红楼梦的根本主题》为题,谈了自己的拙见,但仍觉话未说完。其实,《红楼梦》就是作者自己在筑梦。倾诉自己由童年家世富贵兴盛的"美梦",到曹家被查抄而落魄贫寒痛苦悲哀的"恶梦",直到最后穷途末路举家食粥的家世变迁。作者穷则思"变",对现实不满。对那个世态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认识后,想圆的一个"梦"!主要论据如下。  相似文献   
2.
洪烛 《民主》2013,(3):49-50
用一个字来概括《红楼梦》。也许每位读者会提供不同的答案?我能想起的就是一个"空"字。梦就是空,色就是空,财就是空,食就是空……直至"空"就是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在为一场空而忙啊。生是一场空,死是空对空,空中的空。表面上《红楼梦》好像充满七情六欲、人间烟火,但它更是在揭示这样的真理:无论轰轰烈烈的英雄爱,还是风花雪月的儿女情,终究将燃烧为灰烬。  相似文献   
3.
陈正万 《学习月刊》2010,(10):32-32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抬头看“薄命司”三字匾两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愿,花容月貌为谁好。”这上联盖在“无故寻愁觅恨”的宝玉头上倒是再恰当不过,倘披在“薄命女”香菱身上怕有些冤枉,特将原诗改一字以为本文标题。香菱平生遭际是一个个“不淑”之人带来的,水涸泥干的池沼是险恶的社会构陷的,这一弱女子无可选择也无法逃避。  相似文献   
4.
张璐 《法国研究》2010,(1):92-96
<正>此文缘起,在于导师吴泓缈先生的一番独特创意。时值吴老师着手于《红楼梦》绘本的翻译工作,遇其中一节"宝玉魂游",取自原书第116回,状写宝玉因病魇复发而再陷太虚幻境之所历所感,写景隐若飘忽,写人亦是白描寥寥,字里行间皆是辽远虚灵的恍惚,着墨于宝玉半梦半醒、意乱神迷的情态。恰逢此前吴老师又在本科四年级的课堂上与学生  相似文献   
5.
李树果 《侨园》2015,(Z1):29
最近的一天清晨,昼夜不分而忙于书稿的我,突然接到一位记者同仁的电话,不容我多解释:"车就在你楼下,再忙也得跟我走一趟!"就这样,我被其活生生"绑架"到辽阳县城。一路上,尽管我多次提及交稿时间临近,真没有时间忙别的,但他却笑道:"既然请你来曹雪芹的祖籍地,就会让你不虚此行!"当我落座一间会议室时,见前方的黑板上正正规规写着"《红楼梦》诗词欣赏会"几个大字,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就是为了这个而来。我是军人出身,没学过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里,梦中的贾宝玉遇到了袅娜翩跹的警幻仙姑。仙姑邀请宝玉到她居住的太虚幻境一游,“忽见前面有一座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特别是上半联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可谓是《红楼梦》最有名的偈语之一。  相似文献   
7.
罗屿 《小康》2010,(5):98-101
《红楼梦》里,曹雪芹“安排”贾宝玉梦中游览了太虚幻境。而在《红楼梦》成书200余年后,另一位清代作家吴趼人在其小说《新石头记》中让贾宝玉再次入梦。只是,这次的宝玉未见警幻仙子,也未看“金陵十二钗”判词。  相似文献   
8.
阿平 《检察风云》2011,(20):62-62
不由想到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你不知道在网上与你聊天的,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当然,这句话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说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无可捉摸。《红楼梦》有句诗,特能概括网络的虚拟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用它来形容太虚幻境,其实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