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皇六子1833年1月11日午夜,奕訢在皇宫中降临人世。这一年,道光皇帝恰好50岁,天命之年喜添贵子,自然感到格外兴奋。奕訢生时脸方目圆,天庭饱满,一眼便讨得道光皇帝的喜欢,于是赐名为訢,“訢”者“欣”也,表达了道光皇帝的欣喜心情与厚望之念。奕訢以后的表现,更令道光皇帝欣慰与满意。奕訢“生而颖敏”,记忆力极强,师傅每日讲授千余言,“少读而成诵”。  相似文献   
2.
陈双燕 《思想战线》2005,31(3):107-111
北京和谈是在清政府无力抵抗英法联军侵略的条件下被迫与西方列强进行的谈判,大体上可分为关于放还巴夏礼等人交涉和关于罢兵和谈交涉两个阶段.它是晚清外交体制由宗藩关系的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的转折点,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进一步加深对西方列强的认识、促进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产生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肃顺为咸丰重臣,显赫一时。该集团的兴亡从一侧面反映了多歧而多变的晚清政治,但学术界对其整体而系统的探讨却比较薄弱。肃顺集团之所以兴起,与当时晚清政局内忧外患有极大关系。肃顺秉政后接连兴起几个大狱,如议约违旨案,顺天乡试舞弊案和户部宝钞处贪污案等,意在整顿吏治、抑制腐败;在整顿内政同时,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肃顺重用汉人和湘军将领,但对西方列强则持强硬态度;咸丰帝在热河病死,肃顺集团与慈禧太后和奕訢的矛盾日益尖锐,并最终在“辛酉政变”中覆灭。肃顺集团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一为在政治上与那拉氏和奕訢严重对立,积怨已深,那拉氏与奕訢在政变前充分酝酿,周密计划,而肃顺集团却疏于防范;二与肃顺集团领导成员的素养、能力、个人品性和工作作风密切相关;三为西方势力的插手。  相似文献   
4.
陈琳 《学理论》2014,(3):131-132
奕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同时也是最受宠爱的皇子之一。奕从三岁起便由其师傅贾桢辅佐学业。上书房师傅每日讲授的文章,他"少读即成诵",表现出惊人记忆力。经过系统严格的皇家教育,使奕对传统儒家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奕曾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要职,其治国、治家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颇为显赫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为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揭示晚清政局演变规律与特点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月辉 《乡音》2013,(10):38-40
清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道光帝的第四子,他的三位兄长均夭折,他实际是皇长子,道光晚年秘密立为储君。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六即位,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在位11年(1850-1861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帝国这个自视天朝大国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被英夷打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6.
张春燕 《长白学刊》2014,(5):101-105
清朝前期为维护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实行闭关政策,致使晚清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同西方国家差距逐渐拉大。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为挽大清于即倒,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帝的奕訢在他实际掌管朝政期间,办洋务、办教育;派使团出国考察;引入自然科学课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拓宽大机器生产领域;在被动中迈出了对外开放的艰难步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奕訢与晚清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奕訢作为晚清政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却对其缺乏深入整体的研究。实际上,奕訢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密切关联:他发动了“辛酉政变”,建立了垂帘听政与亲王议政的联合体制,晚清政局为之一变;他主持创办了总理衙门,变革传统体制,倡导洋务,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却使皇权流失,地方督抚专权自重,其影响甚至及于民国一代;中法战争失败其被罢相,中日战争又复起,却毫无建树,并且思想保守,锐气全无,对戊戌变法也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