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一个可悲又可笑的读书人,在当时的社会是个多余的人,他“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从鲁迅去世到现在,每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几乎都要从鲁迅那里寻找思想资源。在现代文学中,鲁迅是一个绝对的战略高地。研究现代文化及现代中国的人,没有一个能够绕过鲁迅。正因为鲁迅是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所以对鲁迅地位的冲击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然而,反对者的攻击却从来都没能动摇过鲁迅的地位。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3.
刘志权 《江淮法治》2012,(24):39-39
国人从来重视家庭教育,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至于如何教.则似乎少有通行标准。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国的传统教育.大致还是比较严厉的。严厉的教育之下,我们既出产了孟子这样的思想家.也出产了孔乙己这样等而下之的庸众。  相似文献   
4.
欣岩 《检察风云》2011,(10):37-37
窃书不能算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曾拿这个理由为自己的偷书行为辩解。孔乙己偷书,是因为买不起书;孔乙己狡辩,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如今的读书人,买不起书的越来越少,但孔乙己却依然活着。活着的孔乙己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人,而且包括了机构。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不同的是,今天的孔乙己早已不是小打小闹,而用上了机械化作业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启程 《检察风云》2010,(2):66-67
“摘菜”不算偷,就像孔乙己说的,偷书不算偷。在技术先进的网络空间里,采摘和收获似乎是一种风雅,一种斯文。这是2009年12月流传于网络的一则小幽默。其实,风靡全国的“摘菜”游戏成为2009年度重要文化事件,其中“摘”、“偷”之辨并非问题的重点。“摘菜”流行,甚至让一些都市白领也废寝忘食,这凸显了网络本身的平等理念、参与精神和快乐情调,  相似文献   
6.
虞金星 《今日浙江》2013,(10):62-62
被蒙蔽,应该是人之常情所不喜欢的。因为被人蒙着眼,容易掉进坑里。这坑没准是天生的,也没准是人挖的;没准是有心,没准是无意。掉落坑的后果越严重,坑边人就越不愿被蒙着眼。说明人的秉性里,少不了一点对真相的明察,所以才有了古时的"微服私访"。这么看,"微服私访"应该是个好词、是桩好事。不过最近连续看几则新闻与评论,其中用到这词,总觉得有点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08,(1):96-97
孔乙己能否现代化?这其实是一个很早就有的问题。记得前几年南方有一个影视公司,要给孔乙己拍一部电视剧,题目就叫《孔乙己》,表现的是孔乙己的一生。有孔乙己如何屡试不第,如何穷困潦倒,如何恋爱,如何结婚,等等,其中也有少年鲁迅的形象。后来因为主演和资金方面的问题,戏只拍了个开头,就停机了。不过,市面上的确曾经卖过名曰《孔乙己的故事》的书,有意思的是,里面的孔乙己后来变得发达了,常常出入于豪华大饭店,喝的也不是廉价的黄酒,而是五粮液;  相似文献   
8.
胡伯诚 《法制博览》2009,(11):60-61
一文钱,能派什么用场?相信大多数读者对此是没有概念的。即使有概念,也是读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曲尺形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那一文钱,能派什么用场呢?还不够买半碗酒或半碟茴香豆的。但康熙时代的一文钱,请别小看,还真能救救穷人的急。  相似文献   
9.
博客名人     
2005年10月22日,经上海《新闻晨报》披露,该市进才中学北校老师已经开始尝试将博客运用到语文课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在讲《孔乙己》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回答“孔乙己是怎样的人?他旁边有一群什么人?”,并将各自的观点发表在自己的博客里面。一切都完成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每个同学发言时,都主动跑到讲台上。点击开自己的博客,一边讲解自己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一边归纳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丁启阵 《各界》2010,(10):3-3
众所周知,孔乙己是鲁迅创造的一个文学形象。根据鲁迅小说《孔乙己》发表时间(1919年),加上小说中交代的“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不难算出,孔乙己是个生活在距今110年前的人物。当年的孔乙己,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不走运的人,一直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直到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