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 special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review, namely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Review Model (the NPC Review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since the 1982 Constitution. However, this system was criticized for its inactivity and has never been actually activated. After 2000, there are lots of efforts try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review of China, the results of the Qi Yuling case (2001) and the Luoyang seed case (2003) demonstrated that the U.S.-style of constitutional review is not and will not be accepted by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while the results of the Sun Zhigang case (2003) and the Tang Fuzhen case (2009) proved that the existing NPC Review model cannot work very well if political leaders refuse to reform it. However, the experiences of the New Model of 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Canada, New Zealand, the United Kingdom, Canberra (the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nd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 after 1980s, showed that a third way to protect human rights in a liberal democracy and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islature and court in a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review. I believe the third way provides a good case for China to reform the existing constitutional review system without abandon its cherished tradition of the system of people 's congress.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故里正被河北唐山丰润、辽宁辽阳、辽宁铁岭和江西南昌武阳四地争夺。实际上,关于曹雪芹祖籍的学术争论自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3.
本刊在2008年第一期曾刊发了名为《“良渚古城”八大悬疑》的文章,对媒体热炒的良渚新发现提出质疑。文章一经发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深度的学术争论。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表达自己的看法。日前,从事历史学研究多年的资深学者,良渚课题权威、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林华东研究员专门为本刊撰文,详细阐述了他对“良渚古城”的看法和对“古城”真实身份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劳动合同法》论证起草阶段起,围绕《劳动合同法》的学术争论就异常激烈。经过四度审议,数十易其稿,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该法的颁布实施并未使这场争论尘埃落定,反而引起“裁员潮”、“关门潮”等连锁反应。如何认识《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的劳动关系调整带来的变迁?如何评估该法的实施效果?如何解决该法悬而未决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惑?本刊专门邀请了五位从事劳动法研究的青年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故唐城遗址”与“唐叔虞封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太原地区的城市建筑 ,大多数人都以有2 50 0余年历史的春秋晋阳古城 (遗址在今太原市区西南 2 0公里的古城营一带 )为始 ,其实不然 ,太原地区在晋阳城之前已经筑有故唐城 ,其“城龄”起码在 40 0 0年以上。西周初期 ,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国诸侯铁定无疑 ,但唐国的地理位置却因历史文献所载不一而有太原晋阳、山西晋南两说 ,这两种不同观点形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笔者在为太原市晋源区城建局编写《晋源城建史》(暂拟书名 )时 ,也涉及到故唐城遗址和唐叔虞封地问题 ,今不避“班门弄斧”之嫌 ,谈几点不成熟看法 ,以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学术界发生了由郭沫若引起的《兰亭序》真伪之争。在当时中国文艺界正处在开展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批判的时候,史学界却展开了这场不大不小的学术之争。《兰亭序》笔墨官司的争论双方,看起来主要是以各界的专家学者为主,围绕着学术问题而展开的,但背后又受着看不见的政治因素的推动,从中可以看出学术与政治的纠葛,以及当时的中国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急速发展与嬗变的历史时期,频繁而热烈的学术争论是其显著标志。基于宪法学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的学术史考察发现,这20年的宪法学研究呈现出一条以"反思与重述"为基本特征的学术演进脉络,以及研讨主题和范式的两次转换与嬗变。面对持续的社会转型与国家制度建设,中国宪法学需要立足宪法文本和宪政实践来寻求新的共识,发展出一种能够解释中国问题,弥合事实和规范之间缝隙,指引中国宪政建设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集体行动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来说,快速的社会变动使得制度构建滞后于治理需要,导致农民的利益诉求无法表达,矛盾长期积压引发了大量的集体行动。这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式的讨论,推进了农民集体行动的范武思考与公共政策设计。这里对中国农民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前提,研究进展以及引发的相关争论作一个系统总结,并进行简单评论,希望能够对农民集体行动与整个中国农村研究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万静 《法人》2008,(4):32-37
各种流派的观点分歧,夹杂着各种官方、非官方背景的揣测,着实让社会公众感到茫然。国有企业今后的方向在哪儿?国企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纷纷扰扰的学术争论中似乎没有一个清楚答案。人们疑惑:学者究竟为谁代言?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学术争论引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笔者认为,有效性教学至少要做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下面我想结合课例,谈谈对此的理解。一、顶天——咬定青山不放松观摩活动中,一位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案,引导学生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微观注意知识点的细节,培养学生阅读和解题的能力。也许是异地施教,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求的能力很高,虽然反复训练,但学生响应寥寥,有时需要教师自己圆场,才能保证课堂的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