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民 《中国减灾》2007,(11):60-60
“自从搬进了抗震安居房,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外出交通都方便了,吃上了自来水,早晚还可以在门外的健身器材上锻炼锻炼身体,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这是一位刚刚人住抗安小区的维吾尔族村民买买提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正>春雨绵绵的4月里,铜梁县蒲吕镇新联村村民黄坤海带着智障妻子搬进了镇里为他修建的"安居房"里。尽管房子不大、装修简单,但老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满足:房子牢固敞亮,有厨房有卧室有堂屋,和他原来住的那个摇摇欲坠的破烂窝棚相比,这房子简直就是"豪宅"。更重要的是,房子产权是真正属于他和妻子的,这是黄坤海活到50多岁的第一栋房产。"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那些为我们捐款的恩人们!"自从迁进新居,这句话就成了黄坤海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3.
“谢谢人大代表,帮我们解决了最实际的困难!”5月4日,从重庆市铜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叶永海手中接过大红包,铜梁县旧县镇金钟村十四社的安居房群众、70多岁的贺国英,激动得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怒族一直在高山峡谷中艰难谋生,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前,怒族绝对贫困人口几乎是100%,少数能保证温饱的人主要是土司和头人。百年期盼,一朝圆梦。离开低矮、潮湿、破旧的房子,搬进崭新的安居房,生活仿佛一夜之间换了人间……走进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指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和永的新家,电视、沙发、茶几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和永说,小儿子和玉宝非常喜欢新家,他曾几次打趣小儿子,想不想再搬回到山上,小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去。  相似文献   
5.
《时代风采》2011,(6):9-10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答记者问时说: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房 3600万套,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3月7日《北京晨报》)  相似文献   
6.
“富民安居房的建设速度太慢了,能不能加快建设的速度啊?”“途径阿克陶县的高速公路应该设置个出人口,给我们出行提供个方便。”“给领导们提个建议,增加我们的畜牧补贴。”……  相似文献   
7.
申季 《上海机关动态》2001,(12):27-27,26
在浦东机场建设工地,在二十五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在黄浦江下隧道工地,在被誉为浦尔南京路的商业网点建设工地,在地处郊外的水厂建设工地,在上海居民翘首以盼的安居房工地……活跃着一位审计干部的身影。在那儿,他用一颗对党忠诚的心,一腔对审计事业追求的情,用自己熟练的业务技能,1996-2000年,就带领基建审计业务一组3位同志,  相似文献   
8.
"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目前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各区县按照市人大的部署,在稳步推进"四大行动"的同时,更加精心设计安排"自选动作"。帮扶千人促就业、捐建"安居房"、尽心竭力搞调研……一项项活动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州、迪庆州维西县等地。傈僳族历史悠久,16世纪后从外地迁入怒江、澜沧江两岸的高山峡谷中,在此繁衍生息。因世代生存于大山中,傈僳族群众几乎与现代文明脱节,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傈僳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特别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傈僳族终于冲破了大山的阻隔,实现了从“千脚房”到安居房、从“鸟路鼠道”到“四通八达”、从刻木记事到4G信号全覆盖的转变。勤劳勇敢的傈僳族群众正摆脱贫困,迎来崭新生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21日6时33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和策勒两县交界处发生7.3级地震,于田、策勒、洛浦等7县43个乡镇近十万人受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4933间,直接经济损失1.947亿元,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地震是该地区自1924年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大量民房在地震中倒塌或严重受损,但由当地政府统一建设的抗震安居房却安然无恙,经受了大震级地震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