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白华提出的“同情的了解”之美学批评观,就是用“同感”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体验古人和古代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检讨应当以同情的了解给予分析评价.在理论上,同感不同于移情和内摩仿,它与体验紧密相关,宗白华在寻绎中国传统文化时,正是强调只有用敏感而富同情的心灵,才能真切体悟到古人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许多文人不肯轻易出书,因为他们坚守一生只写一本书的学术理念,写出的每一本书都要有价值和重量。他们生怕自己的文字稍有不慎而贻误后人。民国时期,宗白华已经是著名文人了。但是,身为我国一代美学宗师的宗白华在他一生中却很少写书和出书,他的《美学散步》一书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美学文章的汇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3.
川友 《友声》2009,(3):34-34
<正>1月22日,一列满载着俄罗斯人民对四川灾区人民深情厚意的木材专列,徐徐驶入广元火车站。这批优质木材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是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意境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学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在极不利于意境理论生成的现代诗学语境下,宗白华的意境研究很好地填补了现代诗学研究的空白;2.现代诗学涌现出“西化”思潮,宗白华意境研究既能立足于本土诗学,又能有机地消化西方诗学,把“西化”上升到了“化西”的高度;3.宗白华的意境理论还很好地实现了古代诗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5.
王吴军 《政府法制》2012,(29):29-29
民国时期,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大多不轻易出书。那时,宗白华已经是著名文人了。1916年8月,宗白华出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主编,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理念注入《学灯》副刊,使之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报刊界的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其间,他还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主要是随“散步”而拾来,又随“散步”而“撒播”。故“散步”是我们理解其美学思想的一把密钥。本文认为宗白华对美学思想的构想,就“散步”而言,是经由“散步”,“散步后的回念”到“回念”中的“启示”,这三个渐进的步骤而完成的。这三个步骤恰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即关于艺术意境的“三层次”说,形成同质同构的关系。在此意义上,宗白华的诗学是一种“散步”诗学。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美学的一代宗师,主张以散步的心态,自由自在地研究美,借以弥补美学偏重逻辑性之不足。他对“空”的审美研究很有见地。其空灵、空间、虚实诸关键的概念无一不是建筑在审美之“空”的基础上,因而对于“空”的研究可以贯穿于他的主要美学理论之中,诸如意境观、时空观、虚空观。  相似文献   
8.
苏姗 《侨园》2014,(7):16-17
4月的北京,和风微拂。北京西城区果子巷里,偶尔传出几声或欢快或幽婉的琴声,这个地方就是中国著名二胡制作大师吕建华先生的二胡制作室——琴心斋。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30日是津沽大写家华世奎诞辰150周年。进入4月以来,民间举办的座谈会、讲演会、塑像揭幕、(在跃进里小学)设立"华世奎书法文化传习室"、问津书院学术讨论会等纪念活动,十分热络。由天津美术馆举办"尚品清流晗墨华章——华世奎书法作品展",更是吸引了各界人士与广大市民。华世奎对天津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华先生的尊敬与热爱。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2021,(2):6-6
美从何处寻?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美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人生.社会层面的美,往往会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动。2020年10月以来,我们追寻着“最美基层民警”学习宣传活动的脚步,去寻觅警营中那些美的身影,去寻找那些灵魂深处的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