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人为师,在于善视听。有两个例子可为证。齐国的即墨大夫名声不好,人们总对齐威王说:即墨大夫不好好治理即墨,是个不称职的人。齐威王想:“人们都诋毁他,我从而也低毁他,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应当去看看,那儿究竟治理得如何?”齐威王派人视察即墨。视察的人回来向齐威王汇报;当地大治,百姓快乐。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说过:“自从您担任即墨大夫以来,我总听到人们诋毁您。但是,我派使者到即墨去,看到那里田野开辟,人民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案子,社会安定。这是因为您一心一意地尽职尽责,不把精力放在事奉我身边的官吏以求名…  相似文献   
2.
卓伊 《先锋队》2012,(9):52
陶母责子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他将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廉洁,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以来,西北地区出土了大量汉简,这些汉简绝大部分是当时的官府文书,这无疑给历史研究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其中有部分自称作"记"的官府文书,在以往的研究中,多被学者讨  相似文献   
4.
王伟 《政府法制》2009,(18):41-41
张集馨是历经清末道光、咸丰、同治的三朝老臣,其所著的《道咸宦海见闻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清时福建漳州人有械斗的风气,其中龙溪、漳浦、云霄三个地方尤甚。大姓人家立红旗,小姓人家则树白旗,掳人勒索,拿赎金买人,聚众残杀,已经成寻常之事。这种风气的成因开始是由于个别的两方发生争执到官府申诉,官府不能替民审理、主持公道,于是双方自行拿起棍棒、农具、铁钎甚至鸟枪、火炮等各种器械来“武装”解决。  相似文献   
5.
山东潍坊市寒亭区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替开发商卖房并予以考核的消息,一经媒体公布,“民愤”顿起,议论蜂起。议论归议论,气愤归气愤,人们最想弄清楚的还是:官府到底何故这么热衷于“帮大款”。  相似文献   
6.
少年董必武     
公元1886年3月5日,在黄安古老山城一隅的大井坎董家,小必武诞生了。小必武聪慧、灵气、喜读书,立誓读尽天下书。他记性神奇,在学堂外旁听背熟了《三字经》。他嗜书如命,想出种种借书的高招、怪招;病了,看书就好。他勤学好问,好争第一,年少志高成秀才。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憎恶官府。他接受民主启蒙,求索科学真理……他长大了,成熟了,练硬了双翅,准备去搏击革命的风雨……  相似文献   
7.
秦简之《效律》和张家山汉简之《效律》类似于今天的行政监察法规中的国有财产审计法规,针对的是下级官吏,其中的处罚措施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处分。秦《效律》中相当部分条款针对官府财产管理,也能据以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其中重视督促官吏的日常工作,对官吏失职的制裁措施是要求其承担赔偿或罚物等行政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张家山汉简的篇目和内容较云梦秦简丰富,户、兴两律出现,说明西汉法律在继承秦律的基础上形式增多,内容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侯宣杰 《桂海论丛》2011,27(3):112-115
清代的广西地方官府在维护市场规则、统制经营、调控金融和公务采买等方面所采取的市场干预行为对当时广西的经济运行秩序产生了双重影响:既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因违反市场规律而导致经济波动不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2,(11):39-40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要了解刑事诉讼的概念,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诉讼。“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个字组成的。从字义上讲,“诉”是告的意思,即告诉、控告、告发的意思;“讼”的基本含义是争或争辩,争曲直于官府,即争辩曲直为讼。因诉讼一词的含义就俗称打官司的意思,用现代含义来表述,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  相似文献   
10.
赵炎 《政府法制》2014,(20):4-5
舆论管理,古已有之.随着“小报”的兴起,“官报”渐渐丧失了一家独大的地位.为了管好小报,传递官方的主流声音,“官报”也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更多民间读者.但小报“内容为王”的优势,决定了其生命力必然是顽强的.汉唐时期,基本上是官报一家独大的局面.西汉的“邸报”大约是中国最早具有信息载体功能的纸质媒体,到了隋代则称为“藩条”,如隋文帝表彰道州刺史公孙景茂,特予以“进藩条”.唐宋时期的官方报纸叫法很多,如“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