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律  孙坚 《人民论坛》2013,(10):13-15
从历史的角度看,家族不仅是社会最稳定的基层单位,同时,家族制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属于民间社会,与宫府一起构成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石。在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历史中同封建政权、封建礼教纠合在一起,产生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虽然家族制度的内涵几经变迁,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这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家族制度的复兴及其对乡村民主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 年下半年 ,我们选择浙江省温州市所属的瑞安市塘下镇韩田村为样本点 ,对复兴后的家族制度形态以及其在乡村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我们发现 ,作为一种地方性制度 ,韩田村复兴后的家族制度已出现很大的变异 ,着重在象征与仪式方面构建自己的结构 ,以修宗谱、建宗祠、祭祖坟、兴办公益事业为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村落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 ,它在发挥社区秩序整合、社会化生产组织、历史归属感等方面的独特功能的同时 ,还制约着村落的正式权力机构的产生与运转 ,并以非正式权力中心和民间权威为特征 ,以行使“同…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大家族制度紧密相连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几千年各种文化的基石。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重农轻商、实行政治专制、缺失个性自由、追求天人合一等特点的论述,是切中要害的。他不仅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揭示了东方文化的优劣。他还揭示了20世纪初叶中国文化新旧杂存、矛盾重重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夏目漱石的十年创作生涯正值家庭小说发展、鼎盛的时代。家庭小说的女主人公多为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体现了文学与国家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行人》中的阿直是处于贤妻良母和新女性之间的存在。前者将家庭矛盾的焦点设定于夫妻关系之外,丈夫多关注妻子肉体上的贞操。后者中的一郎则因不能把握阿直的内心和灵魂而苦恼,家族制度的重压酿成夫妻双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何谓“公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这是梁启超1902年在“论公德”一文中阐述的。公德是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私德是相对公德而言的,“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私德”是在个人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家族传统浓厚的国家。历代王朝借助家庭伦理、家族制度及三纲五常的道德教化实行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武士家训是日本齐家、治国安邦之训的源泉。由于中日两国家族制度的不同,导致两国在选拔人才以及用人模式上形成显著差异。伴随武士阶层统治地位的巩固和深入,促成了浓缩和凝聚日本民族性格息息相关的武士家训的产生。日本武士家训源于中国并在日本扎根,经与神佛文化相结合,通过家训的创造者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制定出具有简洁、通俗、真实可信特点的,能够影响和制约家族成员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家训。经武士家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造和重构以及在其他阶层的广泛延伸,最终成为奴役日本民族性格和精神的工具,作用于近、现代日本民族强国之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家谱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我国的家谱撰写早在周朝就有,但多为官方所修,直到宋代,民修家谱才普遍繁盛。家谱在过去是一种家族制度的规范,它能够规范人论,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杜洁  薄文泽 《人民论坛》2013,(10):20-23,256
作为泰国社会制度的核心部分,庇护制在泰国家族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泰国家族制度的发展演变史就是一部以大家族为核心群的庇护制关系发展史,即以大家族为庇护者或庇护者集团的关系演变史。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泰国家族制度生成多元化的庇护关系体系并呈现出多样性的庇护关系特征。包括泰国在内的当代东南亚家族制度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即庇护势力扩大化、政治家族“王朝化”、家族势力政商合一化和外府家族权势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公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改变了过去的小农经济,打破了传统生育文化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更重要的是,与生育观念唇齿相依的家族制度和宗法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被废除。尽管家庭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但其功能已大为弱化。 在50、60年代传统生育文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制度形态和组织方式上,表现在家族制度的功能的弱化方面,而生育观念尚未发生转变。这主要在于当时的政策鼓励和舆论导向,片面地强调了“人多力量大”,而没有看到人多的负面作用,以至于出现了人口激增。但这决不意味着当时作为生育文化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