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23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3月14日,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这是一部务实又坚定、理性又温和的法律,深受海内外同胞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支持。台湾问题原本就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台湾岛也是属于中国神圣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疯狂叫嚣“台湾独立”。“台独”势力不仅在岛内发烧,而且蔓延到海外,企图依靠某些外国势力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这…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17日至22日,笔者以中国内地法律图书馆馆员的个人身份,利用在深圳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4年研讨会的机会赴港、澳参观,在港期间有幸得到香港一家法律信息机构的资助,重点对香港及澳门境内的多家综合性图书馆及法律专业性图书馆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实地访问与考察。在访问中笔者受到了港、澳地区图书馆同仁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3.
梁国扬 《台声》2005,(4):34-35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立场,体现了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关心和爱护。这部法律的通过让所有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深受鼓舞。我们坚决支持《反分裂国家法》反对“台独”、反对分裂的立场。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中国,是包括两岸同胞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家园。维护家园的完整,既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也是共同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岛内分裂势力少数人为了一己之私,…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间法的司法进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存在应该回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国家不应忽视在社会中起实际调整作用的民间法。民间法具有地域性、非正式性和内生性等特点,它的特点决定了民间法进入国家法的最好途径是司法途径。当然这种进入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能够作为法源的民间法要具有普遍性、延续性、适时性、合理性、可诉性和权利义务性。  相似文献   
5.
《统一论坛》2005,(1):40-43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并决定提请2005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一消息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海外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纷纷举办活动发表文章或声明,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这一维护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杨毅周 《台声》2005,(9):10-11
经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和连宋大陆行的冲击,当前的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本文对这些变化与特点仅做一简要概述。一、两岸关系的危机与转机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兵分两路,推动渐进式“台独”。一路是“文化台独”,以打造台湾人的“台独认同”;一路是“法理台独”,意图从法律上最终确实台湾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到了2004年,两路“台独”终于把两岸关系从和平的僵局引向随时可能引爆冲突的危机之中。危机意味着转机。以下三个因素促使了两岸关系从危机中产生转机一是大陆对台策略的调整。2004年“517声明”发表,大陆把反对“台…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上台后,两岸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近年来,“台独”分子依靠某些外国势力的撑腰,鼓吹“一边一国”,搞“公投制宪”,“独立建国”,叫嚷台湾是所渭的“主权独立国家”,公开修改历史教科书,推行“去中国化”,紧锣密鼓推行其分裂国家的图谋。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毫无任何法理依据,也损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  相似文献   
8.
铁晓春 《学理论》2012,(28):106-107
法律的制定,必然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在当代,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制度,有的学者主张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使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同时,主张"移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移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但"移植"过来的法律制度是否能更好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中国有没有使之生长的土壤?这样做能否更有利于中国政治的建设,这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真 《政法论坛》2012,(3):155-163
毫无疑问,"纯粹法理论"为"世纪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赢得了更多的学术声誉。对此,阿列克西(Robert Alexy)的评价并不夸张:如此敏锐地捕捉到法的规范性问题,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1]。除了两版《纯粹法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以及宪法法院作为"宪法守护者"的制度设计,同样是凯尔  相似文献   
10.
兵家在一般人的眼中,即神秘又简单,"神秘"源于那种应对瞬息万变局势的复杂理论和思维——只是兵家著作中的那些术语已足以使人如入迷宫;"简单"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马上得天下易,马上守天下难"。修文治,须润物无声,深谋远虑,如周公制礼"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捉发"。兵家,重在武备,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将一切复杂的矛盾激化后归于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