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东乡马铃薯,当地群众都会想起一个人来,一个与东乡马铃薯产业有密切关系的人。正是在他的带动下,东乡不少的群众依靠种植马铃薯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  相似文献   
2.
从历吏渊源看,人的发展与法治建设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和归宿。法治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法治建设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是其重要因素,只有人得到全面发展,法治建设才有很好的出路。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人的发展是手段也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血肉联系"一词是对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密切关系的高度概括和形象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血肉联系"最初并不用于比喻党群关系,而是军民关系。有人认为,最早作这样比喻的是李先念。依据是:李先念于1941年12月在《扩大和巩固地方武装》中指出:"把抗日的武装力量和地方居民象血肉一样联系起来,实行真正的全民武装"。其实在此之前,"血肉联系"就已经被运用于比  相似文献   
4.
一、法律管辖的误区:   新《合同法》取代了《涉外经济合同法》,这一事实使得很多人误认为新《合同法》自然成为规范涉外合同的实体法,而且由于国内经济交往不涉及确定适用法律问题,国内一些律师往往会形成一种忽视程序法的思维定势,即使考虑到适用法律的问题,也往往以为,由于其参与的涉外合同的谈判、订立乃至履行都是在中国进行,即便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没有选择适用法律,根据“最密切关系”原则适用中国法律,即新《合同法》,也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结果与这种认识往往是背道而驰的。首先,“中国法律”如何…  相似文献   
5.
信访在中国成为问题与信访的功能定位有密切关系。国家把信访的功能定位在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方面,而公民更愿意定位在权利救济方面。由于公民对信访功能的定位和国家原初的定位产生了一定偏差,这使得国家在应对以权利救  相似文献   
6.
赣榆县原县委书记孙荣章的腐败堕落,与他的两个情妇有密切关系。法籍美女博士2001年7月,孙荣章担任赣榆县委书记。2002年7月,孙荣章领队参加省里招商大会期间,认识了一个名叫李丽莎的女人。李丽莎告诉孙荣章,自己现已加入法国国籍,拥有法国名牌大学双博士学位。孙荣章被李丽莎不俗的谈吐和气质迷住了。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孙荣章当即向李丽莎发出邀请,让她到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学》2017,(5):94-104
"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时共犯罪责的认定,属于共犯与身份的竞合,在具体认定时应坚持违法共犯论、共犯从属性及正犯中心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密切关系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加功的场合,"密切关系人"应按受贿罪的共犯定罪处罚;在国家工作人员对"密切关系人"受贿加功的场合,应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为受贿罪的正犯,"密切关系人"为受贿罪的共犯,在处罚上按各自的责任要素单独判断;在国家工作人员与"密切关系人"共同实施受贿的场合,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按"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具体认定各主体的责任;在国家工作人员对"密切关系人"受贿事后认可的场合,属于对法益侵害结果的认可,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这种认可行为评价为受贿罪缺乏责任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新增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国内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现实需要,该罪的设立填补了我国刑法对权钱交易行为的惩治盲区。本文认为利用影响力受贿法律适用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厘清其法律适用的几个问题,同时法律在利用影响力受贿方面也需要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两个罪名,即"密切关系人受贿罪"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密切关系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其范围比"特定关系人"要广,除了近亲属、情妇(夫)和有共同利益的人之外,还可以是同学、老乡、同事、战友、朋友等。其实质在于,行为人基于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这种关系,能够或者足以影响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进而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实现与请托人之间的权钱交易行为。由于近亲属等密切关系人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既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也可以独立构成密切关系人受贿罪与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因此,要将其与斡旋受贿、共同受贿等行为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的新增罪名,虽然其在犯罪构成上与斡旋受贿行为有相似性,但在具体理解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不仅包括了近亲属还包括了“其他”密切关系人,在近亲属的理解上应当采取民事关系认定中的广义概念,在其他密切关系人的认定上要结合客观条件具体判断,做到主客观相统一。在判断行为人是否利用影响力时,应按照一般人的标准进行事前判断,在影响力对象的判断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