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产权》2007,17(6):105-105
本商标的设计创意有如下四点: 1从设计图案表面上看:弯开图案寓意月亮,圆形图案寓意太阳,“1”形图案寓意生物,总体寓意力康企业的事业与日月同辉,充满生机; 2从设计图案深层上看:弯形图案与“1”形图案组合看似扬帆的船,圆形图案似太阳,寓意辉煌,整体图案表示力康企业的事业一帆风顺,驶向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的寓意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表层的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无不体现着各民族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因此形成了民族物质文化的独特模式,它决定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部呈现出相对统一和首尾一致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佳 《法国研究》2008,(3):55-58
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年代更是早于戏剧、小说。在人类早期,文字还没有出现的阶段,文学创作与传播主要依赖于口头形式,而寓言作为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之一,主要也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和同时期的神话、民歌、笑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一、文人知识与诗性裁判 “古代法学全都是诗性的,……古罗马法是一篇严肃认真的诗,是由罗马人在罗马广场表演的,而古代法律是一种严峻的诗创作。①”古代中国也不例外,文官治国的传统由来已久,士人治国是“学而优则仕”的应然之道,经邦济世乃是文人士子的最大抱负,而通过文官进行国家治理是传统中国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超一流的主人公,以生存哲学审视,她是一个集施虐、受虐和自虐于一体的生命复杂存在。她的生存哲学根源于外儒内法的封建君王专制思想,是封建社会末世的特定产物,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曹雪芹对她的态度丰富而矛盾,既有批判和反讽,也有赞叹和惋惜,表露出作者来自文化深处的挽歌心态。王熙凤的生存哲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除夕剪窗花     
正窗花也称剪花、剪彩,剪窗花、贴窗花是家乡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贴窗花和贴年画一样,要在除夕进行。所不同的是,年画一般是由男孩子来贴,剪窗花则是女孩子们的事情。有一首儿歌唱道:"过除夕,贴窗花,贴的啥,喜鹊登梅笑哈哈。再贴一个大红马,驮着福字来我家。"关于窗花的起源,曾有人考证认为,窗花起源于冰花。人们剪窗花、贴窗花的初衷是辟邪祈福。宋代以前,人们习惯在立春那天贴窗花,认为春到花开,戏称:"真花不开纸花开。"寓意花迎春来。  相似文献   
7.
钱国宏 《政府法制》2011,(26):31-31
书斋即是书房。“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从古到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家园,也是放牧思想的田园。平时喜欢读些闲书,因此,对历朝历代名人大家的书斋颇感兴趣,细细盘点,竟然发现:有些书斋名不仅颇富诗意,而且寓意深刻,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
李荣喜 《世纪桥》2011,(14):40-41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响彻寰宇的经典颂歌,唱红了全中国,"毛泽东"这个名字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并且深深地铭刻在人民的心里。  相似文献   
9.
弘农 《协商论坛》2011,(7):60-60
紫砂壶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制品,因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致文人雅士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  相似文献   
10.
高铭暄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写道:“《谁隐藏在故事背后》力图以通俗的语言阐述法律的精义,凝结着作者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思考,而且,作者用文学化的语言酣畅淋漓地将这些思考充分表现出来,既生动形象,又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将会有利于我国在法律宣传和法律教育方面研究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