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6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我国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参照国际惯例(如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执行关贸总协定第六条协议》的规定,简称WTO《反倾销协定》),中国政府对以倾销方式,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并对中国国内生产相似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进口产品有权进行反倾销调查,实施反倾销措施,以消除倾销所造成的损害、损害之威胁或阻碍。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4月颁布了新《对外贸易法》。该法的亮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反垄断和反不当竞争的规定。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亟待修改。本文就新《对外贸易法》增加的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条款的意义、适用范围、条款的内容、实施措施、与反补贴、反倾销的关系、域外适用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二○○二年第2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现发布《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二○○二年四月九日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两个与中国法律或中国法院判决有关的案例,对中国法在外国的适用以及外国法院尤其是英国法院如何看待中国法院的判决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行的贸易报复机制源于1994年《对外贸易法》,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定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这一机制在本质上并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但那些情绪化的贸易报复条款在将来的修订中应加以改革,因为即使没有这些条款,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仍享有对采取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国家实施贸易报复的权利。然而,鉴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所确立的贸易报复规则也是不完善的,诉诸于世贸组织贸易报复机制并不意味着争端一定能公正地得以解决。因此,在“和平崛起”战略下,中国对贸易争端的处理将做战略性调整,从长远来说,在贸易争端中采取灵活的策略乃至适当的让步而不是过去那种针锋相对的对抗,不会延缓中国经济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促进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规范对外投资合作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海外经营行为,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形成了高度开放的外贸体制 过去10年,中国在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各项承诺的同时,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对货物进出口法律体系进行清理,形成了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配套部门规章的三级法律框架体系,按照“透明度”、“非歧视”原则,实现了货物进出口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中国为此累计清理法律、法规和规章3000多部。迄今为止,中国已先后3次顺利通过世贸组织的贸易政策审议,得到世贸组织及成员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现公布修订后的《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2001年第14号令)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二○○二年第38号《关于保障措施产品范围调整程序的暂行规则》已于2002年12月13日经第12次外经贸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月13日起施行。部长石广生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相似文献   
10.
《商务与法律》2004,(5):39-39
为了进一步开放市场和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汽车及其关键件、光盘生产设备的进口许可证管理。至此,我国已全部取消普通商品的进口许可证管理,仅保留3种特殊商品的进口许可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日前发布《2005年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