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元彪 《春秋》2012,(2):46-47
一、联欢晚会上听来的"新闻"山东博山是一块文化底蕴很深的京剧"热土",山东京剧院曾在这里专门建了剧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奚啸伯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来此地演出过,有许多懂戏爱戏的票友。  相似文献   
2.
楚楚 《党史纵横》2007,(4):58-59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上个世纪20年代,他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3.
风雨四名伶     
<正>戴涯戴涯,原名戴忠勋。1909年初夏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经营绸布业、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1933年,二十四岁的戴涯与唐槐秋合作,创建和领导了中国旅行剧团(简称中旅),唐槐秋任团长,戴涯任副团长,两人都同时兼任剧团导演和演员。抗战后,一心救国的戴涯参加了连战父亲连震东少将担任教官的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四团(简称"战干四团")。因此,在1955年肃清反革命运动中被立案  相似文献   
4.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不甘人后要增光添彩。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汇演,程砚秋献上了自己的成名作《三击掌》,获得荣誉奖。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戏曲艺术片,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艺术创作。1957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党的一个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然而,国内的政治形势却一时间突然风云变幻,院党组织暂时顾不上讨论,程砚秋就找党内联系人倾吐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  相似文献   
5.
旦角鼎立在齐如山为梅兰芳编写的众多新戏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京剧《霸王别姬》了。1918年该作品曾经被搬上舞台,不过当时名为《楚汉争》,饰演虞姬的,是另一位旦角尚小云。回忆起这个版本时,梅兰芳说:"我记得剧中过场戏太多,有时上来唱几句散板就下去了,敷衍故事的场子太多,戏就显得温了。"就是这部略显温吞的战争戏,1922年,被齐如山等人改编成《霸王别姬》,添姿润色,删繁就简,以霸王打阵和虞姬舞剑为重,从此一炮而红。  相似文献   
6.
梨园新晖     
在北京京剧院主楼在,尊放着“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栩栩如生的塑像。  相似文献   
7.
管蠡 《乡音》2013,(11):38-39
奚啸伯(1910~1977),第三届河北省政协委员。11岁时拜"言派"创始人言菊朋为师学戏,后下海成名,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并称京剧"四大须生"。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北京京剧团四团团长、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谊会委员、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奚啸伯是北京人,原名承桓,乳名小白。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5岁开始在家塾念书,六七岁时曾跟父亲看过一次堂会,从此,这位贵族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天津的京剧票界有"三王"之说。所以称"三王",不仅仅是指天津票界有三位享名京、津、沪的王姓名票,而且,这三位名票的艺术修养全面、精深,非一般票友可比,即便专业京剧名家也敬他们几分,因此被人们尊称为"王"。今天咱们说说"三王"之一的王庾生。苦心磨砺成名早王庾生,字元恺,别署冷虹簃主,回族,1889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正>为怀念已故著名京剧艺术家章遏云,台湾的戏剧报《弘报》曾用29期篇幅连载了章遏云遗作《我那样的一生》,文中不仅提到章遏云的老师王庾生、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开堂会风气之先的梁启超等近代史及戏曲史上的名人及往事,其中很多都与天津息息相关。因为章遏云是天津培养出来的京剧艺术家,天津人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的才华与往事让天津人难以忘怀。童年生活在章遏云幼年时期,父母感情不合,父亲离家出走后一直未归。母亲  相似文献   
10.
秋思 《世纪风采》2006,(9):35-36,40
京剧,又叫京戏、同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当选,从此,他们四人就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名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旦角的地位,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梅、尚、程、苟四人在艺术上各树一帜,雄踞舞台,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并各有独自剧目、师承及传人.四大名旦也成为京剧界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