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吹乌桕树     
赵明 《党建文汇》2021,(1):61-61
东阳道上[元]黄镇成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我从诗文中知道乌桕树,并一直以为乌桕是江南特有的树种。乌桕树秋天红叶,“乌桕平生老染工”“乌桕赤于枫”,就是描写乌桕秋季之美。  相似文献   
2.
近日,实力派画家、水墨光晕的开创者容铁先生拿着即将付梓的画集小样问道于我。画集展开之际,气息不俗,画风独特,令人心旷神怡。细读他的作品,感受确实非同一般,画面的意境之美令人忘记烦忧,进入一种朦胧的诗境,轻松自在,流连忘返。容铁从事中国画创作数十年,与其它画家不同,他一直在不断前进中否定自我,重塑自我。这缘于他对中国画本质及内涵的深刻认识,厚积薄发的创作理念以及永不满足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唐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迁秘书监,故人称“贺监”.少以诗文名扬京城,为“吴中四士”之一.为人放旷,善谈笑,性嗜酒,清鉴风流宛若神仙.在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出场的就是贺知章.  相似文献   
4.
3月3日,陈孟康先生的书法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展品涵盖了陈老创作的105件精品.笔者自告奋勇写点文字,算是对陈老的一个学习汇报. 陈老在书学上的成就,不需要笔者这个后辈再赘言饶舌.在这里,笔者只举一件小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正小序:24年间,他编撰的场镇史志多达10部书,共计约400万字。为编撰场镇人物志,他亲历走访收集资料,研究、整理、编校……24年间,他已习惯地把这些繁琐的工作当成了家常便饭。今年5月3日,他又参加了2013年第三届祖国好《扬州漫·交河故城》,获全国华语文学艺术邀请赛一等奖。他就  相似文献   
6.
孙娟 《学理论》2009,(20):177-179
先秦典籍中的“不显”是指在未获得天命认可之前的一种状态,是在庙祀或者郊祀时候的谶纬仪注体现,也有的指幽暗不明。从春秋开始,敬周崇德,称西周文王武王丕显,因此开始误会“不显”就是“显”。“丕显”一词,和不显相对,与祭祀谶纬有关。  相似文献   
7.
欣赏妻子     
黄永武 《新湘评论》2013,(18):53-53
谁都听说过一句话并且深信不疑:“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家的好。”如果进一步问:“为什么呢?”许多人或许就不知其所以然了。其实关键就在懂不懂欣赏嘛!捧着自己的诗文,横欣赏,竖欣赏,“酒倾杯尽竦狂发,大笔连圈自己诗”,因为肯用欣赏的眼光,读自家的文章,文章才特别好。若在欣赏自己妻子的时候,眼光不要老是向外弯,也肯像面对自己的文章一样,横欣赏,竖欣赏,红笔打圈,妻子哪有不美的?  相似文献   
8.
文明短信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更多的学生乐背古诗,善背古诗,形成浓浓的读书学习氛围,新疆霍城县举办了以“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为主题的古诗文背诵大赛。  相似文献   
9.
正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大师到庶民,大都有过小时被父母  相似文献   
10.
广敏 《人民政坛》2014,(2):32-32
<正>诗,离心灵最近。千百年来,她循着中华文明的脉络,流淌于国人贲张的文化血脉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经》问世以来,中国古代士大夫青睐于以诗言志,以诗抒情,以至诗歌创作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标志。直到黄遵宪一句"我手写我口"才拉开了近代诗歌革命的序幕,诗歌终于步下神坛,走近普通民众。散文,亦是一种优美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