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611篇
政治理论   150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大命题,它包含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艺的政治维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史诗基础上创作当代史诗的历史维度和创作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史诗的时代维度三层逻辑,并由此构成评判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政治标准和历史标准,而其美学标准则由古典的亚里士多德史诗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融合而成。该理论的有效性和普适性通过运用于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创作实践的考察分析已经获得初步的检验。新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则要严格遵循或然律和必然律来设计宏大叙事、整一情节、严肃行动和英雄性格,着力写出"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屈原和庄子都对中国文学和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都有着高洁的人格 ,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也达到了文学史的高峰。相似的生命困局、对“天”的探索、高洁的品性决定了他们文学相似的一面。但是作为人 ,他们又有着对立的一面。生命的不同“哀怨” ,对“天”的不同结论、超越困局的不同方式 ,均决定了他们文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杨建波 《理论月刊》2002,(11):36-37
本文以为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点极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着重从济世利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功成弗居、为而不恃的胸怀;抱朴守真、宁静淡泊的志趣;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智慧这四个方面论述了道家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纳德·鲍尔森透过英国油画家、版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威廉·贺加斯的视觉艺术与英 国18世纪著名小说之间的互动关系, 将美学思想的流变与小说的兴起作平行观照, 对英国美学起 源研究进行罅漏补缺, 揭橥18世纪英国美学发展伊始以沙夫茨伯里和雷诺兹为代表的正统美学与 以贺加斯为代表的非正统美学之间对抗共生的历史。鲍尔森对走向多元的美学进行两极划分有其 局限性, 但其前沿研究的斐然成果对英国美学史的正本清源影响深远, 并对18世纪英国小说的美 学批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子认为,作为自然的存在者,人一出生就在现实的囚笼中挣扎,人类超越这一困境的坦途,即“物化”。“物化”的本质也就是人与物、人与道这两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种互动,达到“心斋”和“坐忘”,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工具理性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达生》是庄子对通达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庄子建构了“与道为一”的理想人生境界,指引人们通过对“道”的追求,达到人生的顺达和通畅。庄子认为,人生通达要遵循“无为”的自然之道,守住真朴这个生命的根,超越物役物累,保持精神的独立和自由,内外兼养,适而不过。庄子的思考和追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寓言形象予以诗意表达的。  相似文献   
7.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6,(1):135-138
对新时期的文学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品,从分割式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贯穿始终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对金钱、物质的崇高叙述;对婚姻关系的质疑;对人性直接进行游戏和调侃等。这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另一脉———热爱世俗传统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现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及流露出一种美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洛夫 《唯实》2003,(4):88-91
“五四”运动以来 ,许多新文学的作家、评论家、诗人都在不断地探讨一个问题 ,如何把中国的现代文化传统和古典的诗歌 ,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美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我在台湾几十年来也一直探讨这个问题 ,而且做了一些实验。我觉得 ,一个民族的文学不能老是守旧 ,抱着传统不放 ,必须要有所创新 ,但是 ,创新还要有传统作为固有根基 ,作为营养的土壤。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传承和创新不是二元对立 ,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传承 ,创新就会因为缺乏一种强大、有力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显得疲软 ,而且还会在孤独的创作过程中找不到自己的方位而迷失。对于…  相似文献   
9.
庞跃辉 《探索》2005,2(3):88-91
邓小平美学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精髓主要体现为:继承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鉴别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是正确处理审美共性与审美差异的关系,建立正确审美标准的重要前提;大力建设“两个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是积极开展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必须将文艺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把握文艺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表现形式,才能积极发挥文艺的审美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家 《小康》2005,(7):78-78
翻阅香港著名画家周天黎的画集,就如在读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诗歌,倪云林、八大山人的画作。其逸笔奇画,一腔正气、悲天悯人的激越情怀;其功力之深厚、艺术之凝练,实在令人惊奇、感慨。身处万丈红尘,面对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得奢侈浮华的现实生活,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对绘画怀着如此绝对的情感、如此纯粹的艺术态度、如此强烈地表达着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她不是以娴熟的笔墨游戏人间,她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灵魂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有时甚至在轻中蕴含着重,以饱蘸浓墨的冷艳之笔,解构历史的血腥与疯狂和求索生与死之间的深邃玄缘。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