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12,(3):81-I0003
范会国(1899-1983),字秉钧,海南文昌市文教镇田墩村人。1920年3月,他作为海南当年唯一考取“庚子赔款”的学生,赴法国里昂大学留学,先后获物理学硕士和数学博士学位。1928年入巴黎大学中央研究院,跟随世界著名数学家C.E.Picard教授从事数学研究。l930年3月回国,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同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和训导长。  相似文献   
2.
金强 《各界》2013,(4):72-74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个年轻的学子,就被众多学术大家交口称赞为“天才”。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与其甫一见面,就称其为“天才”;钱穆谓其“天才英发”,并对其寄予厚望,“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同为清华国学院导师的陈寅恪盛誉“张君为清华近年学术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  相似文献   
3.
清华一瞥     
儿子在清华大学读书九年(本、硕、博),此期间我因公、因私,路过北京必去清华,多则小住几天,少则当日往返。清华:学贯中西,人文荟萃,钟灵毓秀,古迹林立。清华园"清华园"一辞,现在可泛指清华大学校园。清华园原是康熙时熙春园的一部分,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其建园时间与附近的圆明园同。成丰即位后,易园名为“清华园”,并书赐匾额于二宫门之上,即现在的工字厅。  相似文献   
4.
女人的福气     
李建珍 《学习导报》2012,(12):47-47
提到钱钟书,人们会想到他那才情横溢,妙语连珠,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人生际遇的长篇小说《围城》;会想到他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成绩突出,而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会想到他拿不好筷子,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可初到牛津求学,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满嘴鲜血地出现在妻子面前的“拙手笨脚”。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09,(11):66-67
众所周知,成立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当时是清华留美预科学校)是以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作为经费开办的。鲜有人知的是,当年反复交涉、据理力争,从而促使美国退回多出的赔款,并提出将此款用于兴学育才从而促成开办清华大学的,是时任中国驻美公使的梁诚。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庚子赔款密切相关。云大建校初期,几位校长历经艰辛,先后从中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英庚款咨询委员会、中法教育基金会获得数百万元稳定的专款补助,这些补助为教学和科研增添了许多设备,促进了云大各方面的发展,对学校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庚子赔款是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所签的《辛丑条约》中偿付美英俄法等列强的各项赔款之总称。其中沙皇俄国约占赔款总数的29%,比重居各国之首。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先后于1919-1923年间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称放弃庚子赔款中的俄国部分。通过分析苏俄三次对华宣言中对于庚子赔款问题的处理,笔者认为,所谓的“放弃庚子赔款”只是苏俄的一个幌子,其真实意图是以此达到同中国政府接触、打破国际上的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的世纪之交,噩耗频频传来:甲午惨败1895年4月,德国占领胶州湾1897年11月,俄国侵占旅顺1897年12月,英国强租香港1898年6月,维新夭折1898年9月,八国联军浩劫京津1900年6月,庚子赔款1901年9月等等。中国人民是带着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只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黯淡的前景。可是,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无数光辉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绝不甘心长期忍受这种屈辱和苦难生活。1902年,鲁迅留学日本时曾给友人许寿裳一首《…  相似文献   
9.
李耀曦 《春秋》2012,(2):8-11,1
提起中国最早的庚子赔款留美学者,人们首先会想到大名鼎鼎的胡适博士。其实当年胡适不过在第二批留美学生中名列第55名而已。在宣统元年首批留美生之中,山东的王长平是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他还曾是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的老师。只可惜这段厉史早己被湮没。  相似文献   
10.
大伟 《侨园》2013,(8):67-67
<正>梁诚于清光绪三十年到三十一年问担任中国驻美公使。一次,就中国的庚子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他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讨论。谈话间,海约翰感叹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到。他分析这句话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于是,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以前的谈判策略,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美应退还那些不实赔款。事情很快有了转机。1905年5月13日,清政府外务部接到梁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