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6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王果 《前沿》2013,(15):198-200
作为20世纪世界文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及评论家,庞德在翻译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译作被称赞“在创作和欣赏上引起了一场革命”.林纾的译作也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纾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翻译西方小说第一人”.本文发现两者的翻译活动的相通之处,从翻译的媒介功能视角探讨两者译作在文化交流史上所起的媒介作用及深远影响,阐释翻译媒介功能的重大意义,提倡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应有主动的媒介意识,完善译者素质,做有价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新书信息     
《小康》2012,(1):133
正《选举中的谋略与博弈》庞德斯通中央编译出版社定价:39.00元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地区选举,常常会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所操纵,让选举误入歧途。作者由此入手,分析了美国现行多数投票制存在的弊端,并对种种投票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建新 《求索》2011,(1):192-194
本文对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庞德提出的声诗、形诗、理诗等"三诗"观内涵进行了文本考察,辨析其意义根源,指出其未被认识的文学价值。"三诗"观是庞德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诗学观的折射,其形诗概念的提出是对西方语言文学的独特贡献,对稀释西方的东方主义偏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鹿门山行思     
卢苇 《传承》2008,(19):28-29
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能和几个好友同往鹿门山一游。鹿门山在襄阳城东30里,滨临汉水,不高,但很美,自古胜称隐逸之地。千百年间,遁迹其上者多多。最有名气的古人有3个,一个是隐而不出的汉末高士庞德公,一个是先隐后出复又归隐的中唐诗人孟浩然,再一个就是另类隐者晚唐诗人皮日休。庞德公不能多说,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6.
美国诗人庞德谙悉古今,善于旁征博引,撷取各民族文化之长为己所用。他的诗歌理论在很多方面得益于东方文化,其中借鉴吸收了日本俳句诗写作的结构特点。20世纪初,在日本热风靡西方的背景下,庞德开始和日本文化结缘,而后,他创作出一些类俳句诗,并以此为启发创建了"叠合理论"的新文艺理论,而这也正是庞德实用主义思想和日本俳句结合衍生发展变化的结果。虽然庞德对日本俳句的了解并不透彻,但是他以日本俳句为启发而开创的意象派新诗运动给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的深远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公认领袖,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英美诗歌的发展。然而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从诗学原则,诗歌语言来说都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可以说庞德借鉴并创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形式。“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现代诗歌又深深受到意象派的影响,将新文化运动的主帅胡适与庞德意象派诗歌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揭示这一点。可以说庞德及其所代表的意象派诗歌架起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桥梁。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将呈现中西文化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罗斯科·庞德利益理论的根本诉求经历了从强调社会利益、社会正义到强调个人利益、个人自由这一转向过程。揭示出这一为大多数论者所忽略的转向过程不仅能够澄清既有讨论中的社会利益论和中性框架论这两种解读进路在理论上的误读之处和理论缺陷,从而对庞德利益理论的发展保有一种动态而全面的理解,更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洞见庞德的利益理论所具有的表面上的开放性和根本上的封闭性,以及其封闭性为利益理论带来的理论限度——这种理论限度恰恰是我们在探寻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律哲学时应当给予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法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以利益和对利益的分析为核心的。本文通过对庞德利益三分法的现时考量与评述,论述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的重新划分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庞德与中国近代的法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现代法学》2001,23(5):22-29
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及其社会学法学学说长期在中国流行和传播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位来华的外国法律顾问 ,他还从比较法的视角对近代中国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方案和建议 ,其中某些意见对今天的法制建设仍有一定的参考或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