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写的诗词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源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首词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尽情地抒发了诗人对大柏地及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斗的礼赞,对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期许,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群众的赤子深情。  相似文献   
2.
国庆中秋同日临当年四海一,千家万户喜盈门。共庆山河易。红旗遍山川盛典记犹新,笙歌满田园。黄土已成金。国庆中秋同日临当年四海一,千家万户喜盈门。共庆山河易。红旗遍山川盛典记犹新,笙歌满田园。黄土已成金。国庆中秋同日临当年四海一,千家万户喜盈门。共庆山河易。红旗遍山川盛典记犹新,笙歌满田园。黄土已成金。国庆中秋同日临当年四海一,千家万户喜盈门。共庆山河易。红旗遍山川盛典记犹新,笙歌满田园。黄土已成金。国庆中秋同日临当年四海一,千家万户喜盈门。共庆山河易。红旗遍山川盛典记犹新,笙歌满田园。黄土已成金。国庆中秋同…  相似文献   
3.
罗婺故地     
<正>武定县地处云南最北部,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隔金沙江相望,自古就是彝族先民罗婺部的故地。几千年前,彝族先民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息劳作,世代繁衍。到了南诏后期,罗婺部逐渐强盛,成为"三十七部蛮"之首,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大理国王段智兴举阿而为罗婺部长,至此,武定及今天禄劝一带的大片土地就成为罗婺部的势力范围。明朝  相似文献   
4.
5.
黎道纲 《东南亚》2001,(3):57-58
公元 190 6年 ,泰国的披耶巴差吉功札根据兰那文史籍 ,编纂了《庸那迦纪年》。① 兰那国即中国史籍中的八百媳妇国 ,其地域在今泰北清迈府一带。纪年开头第一章讲的是素旺那空坎国 ,即金灯国 ,其根据是《丹南素旺空坎史》 ,即《金灯国史》。故事说 ,“农色”湖住了两条龙王 ,两者分住湖的南北 ,和睦相处。原来 ,二龙王不和 ,发生矛盾 ,发生战争 ,其一败阵 ,逃出农色湖 ,向东南方向挖河道 ,到第七天 ,同一条东北向流来的河相连 ,为湄乌河。后来 ,又继续挖了十四夜 ,来到菩提散銮 ,即因他巴城。这条巨龙挖出的大河 ,就是卡拉纳提河。谢远章考…  相似文献   
6.
《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创作于苏区时期的诗词作品之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词是在毛泽东被剥夺了党权、军权时写下的。毛泽东何以会在"郁闷"的心境下赋就此词?本文谨据史料史实,剖析毛泽东在政治生涯处于低谷期的情感取向:身处逆境的毛泽东虽然对残酷的现实有些失望,但更明显的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建立新世界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屈川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4):137-143
在唐、宋羁縻州制度和元代土司制度下,川南都掌蛮在笼络与安抚中获得发展空间而崛起,降至明初,明王朝对都掌蛮地区实行强行改土归流,遭到都掌蛮的强烈反抗.明王朝对都掌蛮多次征讨剿杀,残酷镇压,同时在都掌蛮地区推行强迫同化政策,致使都掌蛮难逃消亡噩运.对川南都掌蛮消亡原因进行探析,将引发我们对明朝民族政策和改土归流措施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李跃龙 《求索》2005,(5):124-126
湖南民俗在传承演变中形成的特点和分区与湖南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民俗的发展变化过程正好体现了湖南作为历史上中央王朝的边疆地区和蛮俗区域融入到中华文明的变化过程,也就是汉化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曹春荣 《党的文献》2016,(6):114-117
毛泽东作于1933年夏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经典之作,然而,作者却说它是在"郁闷"的心情下创作出来的。要解释这一似乎矛盾的现象,就不能不从党史出发,还原当时情境并探求作者心绪。毛泽东此时重过大柏地,刚刚经历第二次宁都会议上申诉不成反受申斥,因而心情不免郁闷。但他置身昔日战场,回想当时鏖战大胜,从而拉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不禁触景生情、诗兴奔涌,创作了《菩萨蛮·大柏地》。当然,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如此,与他的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爱国心和人民情,以及长期革命实践的锻打锤炼,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个角度讲,毛泽东于"郁闷"之时创作出《菩萨蛮·大柏地》这样的名篇,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