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马薇 《今日民族》2010,(7):24-27
音乐和视觉的确存在着某种联系。从法国音乐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我们分明能看到一幅动物狂欢的图画。许多大画家同时也爱好音乐,并在绘画中表达出音乐的诗意,如达·芬奇,所以当我们看《蒙娜丽莎》时,她的微笑似乎有一股飘忽不定的旋律,像音乐般摄人心魄;风格派的蒙德里安也用红黄蓝三原色和纵横直线来表现百老汇的爵士乐;当年白石老人则以老舍先生出的诗句“十里蛙声出山泉”为题画了一幅创作,俨然一首悦耳的乐章,成为画坛佳话。  相似文献   
2.
这没有什么奇怪,快乐和忧伤的交替就在两组乐曲之间。我和女儿在德彪西的《儿童乐园》里哑然失笑,转瞬又在舒曼的《童年情景》里黯然神伤。听《儿童乐园》里,我看到了我的淘气包,女儿也感受到那正是顽皮的自己:听《童年情景》,让我怅然的是一去不复返的童年,而女儿,她渐渐懂得,小手心儿里攥不住这些与泰迪熊和小魔仙拥抱的时光,总有一天,她要像身边的大人一样,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告别疯跑疯玩和快乐的尖叫。  相似文献   
3.
安详,静谧,婉转,清丽,朦胧……音乐里的月光,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女儿说,音乐为月光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青纱。说得真好,透过这层薄纱,我们似乎能看到它,却又摸不到它,所以,我们在心里更加向往它……德彪西的月是夏夜的,流淌的,是蓝色的,神秘变幻的:贝多芬的月是秋夜的,静谧的,是白色的,风清云淡的。一轮明月,两种风景,你为哪个沉醉?  相似文献   
4.
何方 《世纪桥》2007,(4):65-66
文化艺术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客观现实。印象主义音乐在世纪交替的变革当中孕育成长,当被象征主义诗人向往的诗歌般的音乐由德彪西淋漓尽致袁现出来时,一代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就此诞生,他以印象主义特有的风格,细腻的笔触,诗人般的音乐语言,艺术地、客观地描绘着客观世界的光影。  相似文献   
5.
牧神午后     
《党政论坛》2008,(24):26-26
第一次听德彪西,感觉特别的新鲜,一种新奇的味道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当时对比那个刚刚过去的时代,我们听惯的那种样板戏中的模式音乐或赞美诗般的晚会音乐,一下子拉开了那样迢迢的距离。距离的遥远,让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音乐,一种此曲只有天上闻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那时,法国印象派的绘画还没有来北京展览,无法想像莫奈、马奈等人真正的画作是什么样子,也没有读过马拉美的诗,只能听德彪西的音乐去心游万仞,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6.
精神的殿堂     
《理论与当代》2013,(7):54-54
冯骥才在第6期(上)的《领导文萃》上介绍说,去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他和这里所有的伟人一样,都安放在地下。因为地下才意味着埋葬。但这里的地下是可以参观与瞻仰的。我注意到,  相似文献   
7.
刘进清 《理论月刊》2003,(9):112-114
印象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末叶欧洲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本文以“印象主义艺术与德彪西”、“德彪西与拉威尔之比较”为切入点,从两个侧面对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及其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璐 《世纪桥》2010,(15):32-33
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德彪西将音乐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全新观念之上,以其特有的音乐天分和艺术旨趣,将作曲家观察客体所得的瞬间印象融入音乐作品之中,酣畅淋漓地演绎出印象主义音乐的鲜明特点。他在钢琴作品中运用的和声、力度、触键、踏板等多种创新手法,不仅准确、完美地表达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个性,并且促使印象主义音乐逐渐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彪炳史册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