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思维全局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总括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权力论、“胸怀全局、驾驭全局”权能观、“通观全局、审时度势抓大事”职能论、“讲全局、懂全局、谋全局”素质论等基本观点,有着显著的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全局性问题的研究,提高领导干部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本文试从六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总揽和驾驭全局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总揽论     
白光强 《桂海论丛》2008,24(4):59-6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这对于带领全国人民圆满完成十七大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带领这支队伍的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的综合素质即“总揽”本领如何尤为重要。总揽必须有度、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近现代中国立宪过程中,"总揽"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宪法现象。总揽机关,大致有君主、大总统以及代表国民的机关等。而关于总揽的对象,则有统治权、政务、治权和行政权等。从历史发展来看,"总揽机关"渐渐为"最高机关"所取代,后者成为宪法文件的常用术语。"总揽"现象反映了中国人对不同政体形式的认知逻辑。其背后彰显了传统法律文化中一元权力观对近现代中国立宪的影响。而"总揽"模式表现为行政集权制和民主集权制两种形式,在本质上区别于总统制、内阁制和委员会制。从历史发展来看,行政集权制与民主集权制渐渐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