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一定要” ,就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总方针。  相似文献   
2.
历史经验表明,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方针。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执政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银 《求实》2005,2(11):4-6
邓小平执政理论,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制定党执政的总方针;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制定党执政的总目标;确立发展战略,明确党执政的基本任务;采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执政方式,更加牢固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0,(1):59-59
毛泽东使用私人印章,目前能见到的较旱的资料,是1936年7月15日,他在签署派代表去国统区协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事宜的介绍信上加印的“毛泽柬印”朱文。次年7月13日,即全面抗战爆发后6天,毛泽东就对日作战总方针题词,又一次使用那枚同样的印章,庄严地盖上他的大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党在武汉先后召开了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两次重要会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不仅对两次会议的认识存在误区,甚至存在“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与中共五大毫无关联的不当思维,其实不然。正确评价中共五大是辫析“八七”会议总方针嬗变的前提,五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为“八七”会议提供了人文保证,五届中央委员的幡然醒悟为“八七”会议夯实了思想基础,“八七”会议的总方针源于对五大错误的认识和血的教训。所以,中共五大与“八七”会议具有本质的必然的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执政理论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制定党执政的总方针;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制定党执政的总目标;确立发展战略,拓展党执政的战略眼光;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三五)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财委十一月全国财政会议确定的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经建第三的总方针,决定一九五一年全国国营贸易的总任务是发展城乡内外交流、稳定物价与实现中财委规定的上缴利润任务三万亿(东北除外)三项。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06,(8):62-63
近年来,谷村镇在兖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乘势而上,大干大上”的总基调,坚持“工业立镇,民营强镇,开放兴镇”的总方针,确立了“强工、富农、活商、兴事业、稳社会”的总思路,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济宁市经济强镇”、“济宁市村务财务公开先进乡镇”、“济宁市农业结构调整十大特色乡镇”等荣誉称号。2006年上半年,国地税总收入实现3130万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50万元,增长165%。  相似文献   
10.
任立湘 《奋斗》2001,(5):33-35
“十五”是新世纪开端的头5年,在此期间,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任务和总方针。改革、建立、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及其功能,是我国正在深人展开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中极为关键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