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贻海 《人民政坛》2006,(12):40-41
国务院对1985年6月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作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根据《条例》,严重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违法行为,将受到“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至100万元罚款”的处罚。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原本对《暂行条例》修订抱有完美期待和迫切愿望的有识之士,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依然表示出了不小的担忧与失望。不少人认为这一项不够力度、不够彻底的“暂行条例”修补,不足以震慑环境破坏乃至环境违法的行为,属于执法“软肋”。  相似文献   
2.
合同解除有可能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也有可能不具有溯及力。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与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密切相关。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主要有恢复原状与赔偿损失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侵权责任形式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一般做法,绝对权请求权应当与侵权责任分离,我国侵权责任形式也应分别纳入传统上的"恢复原状"和"金钱赔偿"之下。因此,我国侵权责任形式应当仅包括两类,即恢复原状和金钱赔偿。在采金钱赔偿主义时,我们应赋予受害人选择权,但其必须受诚实信用原则的限制,且在恢复原状不可能或者需要不成比例的花费时应当选择金钱赔偿。  相似文献   
4.
合同的解除 ,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 ,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 ,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①保证 ,是指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 ,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该第三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担保方式。作为一种合同担保 ,保证在性质上具有从属性。它是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因主合同的消灭而消灭。基于此原理 ,当主合同因解除而消灭时 ,若当事人无约定 ,保证合同应随之消灭。相应的 ,保证人的责任也因此得到免除 ,即保证人对合同解除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然而 ,合同解除作为一项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马莉娟 《法制博览》2015,(6):147+146
我国《物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造成不动产或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做、更换或者恢复原状"。对于该条规定的内容之性质一直以来都有争议,本文从分析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出发,认为恢复原状是物权性质的请求权,而修理、重做、更换等保护方式属债权性质。  相似文献   
6.
关于恢复原状请求权性质学界历来有两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债权请求权,一种观点认为是物权请求权。对其性质确定了,其权利的行使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屯昌县南星法庭重视和狠抓了执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共收立执行案件41宗,执结41宗[其中在发出限期履行通知书后,自动履行结案8宗,和解结案22宗,强制执行结案11宗(其中强制退出鱼塘恢复原状的1宗,强制查封房屋的2宗,查询划拨被执行人在银行帐户存款的1宗,强制扣押物品的1宗,强制执行司法拘留措施的6宗)],结案率达100%;2003年共收立执行案件10宗,执结案件10宗(其中执行和解结案10宗),结案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9.
合同的解除应当具有一体溯及力,合同因解除而溯及地消灭;在合同解除之后,当事人可基于物权而主张恢复原状,并且此时的恢复原状不仅包括了对标的物本身的返还,而且也包括了价值补偿;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是对非违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基于违约金条款的相对独立性依然可得主张违约金.  相似文献   
10.
李超 《法律适用》2012,(2):38-44
问题的提出物之毁损(广义而言包括灭失)的损害赔偿问题,历来为司法实务所重视。对于被害者而言,损害究竟如何获得填补,乃是其最为关注的议题,而损害赔偿的具体方法事关损害的填补程度,其适用问题有必要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