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奠定南禅的两大柱石之一的南岳怀让禅师,于六祖慧能处开悟得法,又随六祖十五年,日臻玄奥。大唐玄宗先天二年癸丑岁(公元713年),六祖示寂后,南岳怀让即遵师嘱,辞别韶州曹溪祖庭,前往湖南衡山,居般若寺,弘传南禅顿晤法门。  相似文献   
2.
王捷 《广东民政》2008,(5):48-49
位于韶关市南曲江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宇,创建于南北朝时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初名宝林寺。唐仪凤二年(667年),禅宗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发展禅宗南派,故佛教徒对南华寺有祖庭之称,据说六祖慧能的著名偈语菩提本非树,出典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忍与不忍     
云溪子 《小康》2009,(12):100-101
"忍"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礼佛者的重要要求。许多名僧将忍字贯在自己的法名之中。当年湖北黄梅的"弘忍"大师,是禅宗慧能、神秀大师的老师,世称禅宗五祖,影响巨大。今浙江普陀山的“戒忍”大师,主持一方名山,算得一位高僧。以忍字为法名,足见佛家对忍字之重视。  相似文献   
4.
5.
谢永鑫 《世纪桥》2010,(3):69-70
慧能的心性论以自性为核心概念,打通了身、真心、自性和佛性,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个体地位。二程受禅宗影响很深,他们在批评禅宗社会影响的同时,又在吸收和发展慧能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天理为中心,把情、心、性、理相贯通的严谨人性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哲学。  相似文献   
6.
六祖慧能受戒后不久,即驻锡韶州曹溪宝林寺,即今韶关南华禅寺,以此作为永久道场。韶州刺史韦璩闻听六祖来到宝林,便与属下官员入山,请大师出山,至曲江城中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开缘说法。在大梵寺讲堂,六祖升座已毕,韦刺史及僚属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以及僧俗信众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佛法精要。六祖告知大众:"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接着,六祖述说自己赴黄梅东山五祖处,得法之缘由始末。由"闻经得悟",参拜五祖,到三更受法,得传衣钵,直至"风幡之议",剃发受戒,从此开坛说法,弘化一方。期冀以自身学佛经历,对大众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苟世祥  胡东力 《重庆行政》2010,12(3):97-100
达摩禅系在中国传到第六代祖师慧能时,慧能对禅宗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南宗禅。自六祖慧能后禅宗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新局面。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六祖革命如何使禅宗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在中国社会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人性论思想和慧能的佛性论思想除了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最终旨趣等方面的差异之外,在一般的思维方式,甚至某些细微的层面上,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甚至相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宏观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禅宗思想作为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文化传统,至今也仍在细微地影响着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9.
靳人 《学习月刊》2014,(1):47-48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风是时代风气的晴雨表.是民族精神追求的征候.也是个人心声的反映。借用《坛经》中的典故,两个小和尚在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相似文献   
10.
马祖道一,唐代禅师,得法于慧能的大弟子南岳怀让。道一学心地法门.至衡岳山常习坐禅。让和尚知是法器,以磨砖作镜示诲,道一如饮醍醐。和尚又为说法要,师蒙开悟,如种遇泽。触机顿悟后的道一更侍奉十秋.面禀亲承保任护持,道业纯熟后辞别衡岳,于洪州道场大弘禅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