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戏迷     
在杭州黄龙洞景区,有一批特殊的人,他们就是一批年长的“戏迷”。因为那儿,每天都有越剧的折子戏在演出。演出的是小有名气的杭州黄龙越剧团。其实,这个团是一个民间职业剧团,创办于1988年。演员大多来自浙江周边地县及省文艺学校越剧系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戏迷朱元璋     
邓小秋 《政府法制》2013,(17):38-38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沦落街头,乞讨度日,因而对于“草根艺术”的民间戏曲非常熟悉,也相当喜欢。在他登基以后.仍常以看戏作消遣。  相似文献   
3.
越剧迷天下     
悠悠剡溪衄折蜿蜒,一群花样少女从田间走出,带着她们的“落地唱书”,闯入大厦错立的摩登城市。飞舞的水袖,摇曳的身姿,柔婉的唱腔,迷住了那些头发花白的资深戏迷,也令昕惯洋腔洋调的时髦青年们为之倾倒。曲调依旧,板胡依旧,除却了或多或少的土味儿,从此,越剧便有了她新的生命与魅力。  相似文献   
4.
拼命活着     
卫宣利 《廉政瞭望》2010,(19):70-70
他是《梨园春》戏迷擂台赛中年龄最大的戏迷,86岁,白发,清瘦而矍铄。他站在那个华丽炫目的舞台上,一段京剧《武家坡》,铿锵有力,底蕴十足,台下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8,(7):93-93
李宝春是京剧大师李少春先生之子,在海峡两岸极受老中青戏迷喜爱。他以发扬父亲李少春先生“继承传统,勇于开创”的精神给两岸戏迷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新老戏”。而我们的对话则从他倡导的“新老戏”开始。  相似文献   
6.
采访程丞,源自一位友人兼黄梅戏迷对她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今日,不独老年人喜爱京剧,就连青年人,甚至娃娃们也能唱得有板有眼;不独中国人喜爱京剧,外国戏迷也越来越多。置身这种日渐深远的艺术氛围中,我们不能不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广西戏剧舞台热闹非凡,异彩纷呈。2004年12月25日至2005年1月10日,第六届广西戏剧展览隆重举行。本届剧展涵盖了桂剧、彩调剧、壮剧、粤剧等广西主要地方剧种和京  相似文献   
9.
筑人 《小康》2005,(3):77-78
为了纪念梅兰芳大师110周年诞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梅兰芳》。该片首次披露了两张梅兰芳的幼年照片,引起了社会各界及诸多戏迷的关注。近日,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梅兰芳画传》,再次将人们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了梅兰芳幼年的学艺生涯。梅兰芳是梅雨田和梅竹芬兄弟唯一的男孩,有了这个男婴,意味着这个梨园世家可以传承下去了。梅兰芳出生的那天,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整个北京城的气氛很压抑。就在这天,李鸿章中堂被摘去了三眼花翎、褫去了黄马褂,北洋水师“济远号”战舰管带方伯谦因在10天前的海战中畏敌逃逸,也在这天在…  相似文献   
10.
祖父是戏迷,尤迷杨派,擅唱《洪羊洞》、《文昭关》,一直唱到90多岁,实在唱不动了才住口。父亲也是戏迷,可惜嗓音条件差了些,所以以品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