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仿吾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还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被誉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任中共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陕北公学的校长.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所高等学府——华北联合大学的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三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安葆 《湘潮》2008,(11):34-36
中国工农红军在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仍孜孜不倦地学习。红军长征出发时,中革军委曾下令:“严格检查文件担子,非经批准不得超过规定数目。”可是,许多干部、红军指战员宁可少带别的东西,却舍不得将心爱的书籍丢掉。毛泽东从于都出发时许多东西精简了,却带了一个书挑子,藏着他珍爱的书稿(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以及自己的手稿《农村调查》等);成仿吾的小背包里,  相似文献   
3.
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是一个将星璀璨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达人辈出的时期。茅盾、郭沫若、成仿吾等著名文人都曾在黄埔军校做过教官,大文豪鲁迅在黄埔军校做过"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被誉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的谢冰莹是黄埔6期毕业生。传唱近一个世纪的《黄埔校歌》词作者、军校政治教官陈祖康,在当时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其亢奋的创作心路和曲折的人生之路耐人寻味,同时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1931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部长,并兼任省苏维埃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黄安(今红安)县委书记.1933年11月,他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赴中央汇报工作.1982年5月,他重访大别山故地.当他走进当年的办公地点时,泪流满面,当即赋诗:"三年征战在此地,劫后重来无故人.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  相似文献   
5.
刘永辉 《党史文苑》2011,(23):54-56
成仿吾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曾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共同创办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成仿吾精通多国语言,对中国文学有很高的造诣。1928年大革  相似文献   
6.
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生创作了110首诗词,公开发表过的有86首,这其中有8首是1934年至1935年在长征途中写下的。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这些在“马背上哼成的诗词”,我们特别摘选了参加过长征的中国著名作家成仿吾对部分诗词的亲身体验和解析,并以此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成仿吾在革命战争时期关于党的红色干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具体来说,在教学目的上,为抗战救国培养干部人才;在教学内容上,推行政治教育,重视马列理论学习;在教学途径上,有听取形势报告、创作革命歌曲、开展政治活动、组织革命行军、参加生产劳动等方式。总的来说,这些教育思想对于当时培养国家急需的干部人才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长征的队伍里,除了普通的工农战士,红军指挥员,政治家,也有像李德这样的外国顾问,成仿吾这样的学者,他们都通过不同方式,记载了自己在长征过程中的经历和见闻,成为人们了解长征的珍贵遗产。除此之外,在浩浩荡荡从东南到西北行进的长征队伍中,还有一位诗人的身影,闪现在崇山峻岭和雪山草地上,这个身影,就是曙霞。  相似文献   
9.
张国焘推行错误路线成仿吾历尽艰险上告1931年9月,成仿吾秘密来到崇山峻岭的鄂豫皖根据地,出任省委宣传部长、省苏维埃文委主席、省教委主任及红安中心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0.
伟人俗相     
潘国本 《法制博览》2010,(16):60-60
跟朋友闲聊伟人和俗人,忆到了3个片段。 1、与郭沫若等人创办《创造社》那时的成仿吾,狂放,尖刻。他说鲁迅,“有闲,有闲,有闲”的小资产阶级,他评《呐喊》,只推崇“不周山”一文,其余都不在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