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自相矛盾”与市声广告、“挂羊头、卖狗肉”与幌子广告、“买椟还珠”与商品包装、“伯乐相马”与名人广告,以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内敛求实的广告观、“金字招牌”中的品牌观、“取信于民”的诚信广告观、“千金市骨”与人才招聘观等方面,分析成语中所体现的“前广告”时期的商业、广告活动和广告理念。  相似文献   
2.
白红义 《小康》2005,(1):21-22
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的英年早逝所折射的现实是:一系列攸关公务员健康状况的制度严重供给不足牛玉儒的病逝长期以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中国官员奉为道德的圭臬,牛玉儒的一生便是这一成语的真实写照。正如《人民日报》的社论所说,“牛玉儒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从1970年参加工作,牛玉儒自公社党委书记一直做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用央视东方时空的话来说,“34年里他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风风火火的工作着。”看看下列牛玉儒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成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英汉成语在性质上有其共性,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差异,许多成语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各民族自己的色彩。这些差异是多层次的,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学、民俗、生存环境、语用心理等方面来诠释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并说明文化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1957年春天,我们天津大学机械系全班同学被学校安排到无锡进行毕业实习。趁此机会,我一方面紧张地做毕业设计,一方面进行业余创作。  相似文献   
6.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或神话传说,如东施效颦等。英语的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或《伊索寓言》等。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蔡国的日子里,孔子给弟子们讲仁,讲见义勇为。其弟子宰予问孔子有人落井,跳下去救是仁和见义勇为,不救是见死不救是不仁。孔子回答说可以用其他办法救。据悉,这就是见死不救的成语表达。可见,早在当时,孔子就已经点明了见死不救是一种不仁。所谓不仁,  相似文献   
8.
请君入瓮     
佚名 《法制博览》2009,(7):76-76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9.
姚瑜 《前进论坛》2008,(10):60-60
《汉书·霍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户人家灶上装了直直的烟囱,灶旁堆满了柴禾。有人劝他把直的烟囱改弯,把柴堆搬开,免得发生火警。主人不听,后来果然失火.幸亏邻居前来相救才熄灭。主人备酒酬谢帮助救火的邻居.并请烧伤的坐上席,却不请早先曾劝他改造烟囱搬开柴草预防失火的那个人。这时有人对主人讲:“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相似文献   
10.
吴越同舟     
《法制博览》2009,(11):69-69
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