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5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2篇
法律   356篇
中国共产党   1524篇
中国政治   1133篇
政治理论   196篇
综合类   2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抗战初期,坚持在华中敌后作战的新四军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敌后各方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和国民党等极力制造各种谣言攻讦、诬蔑新四军,以损害新四军在全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在国统区的“发声筒”。皖南事变以前,《新华日报》从政治、军事、文化和国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客观真实的报道,树立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抗战的正面形象,促进了民众对新四军的认识与了解,增进了国内外对新四军的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文锋 《黄埔》2020,(3):66-67
光阴荏苒,转眼父亲刘秉坤已逝世20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他生前经常向我们讲述黄埔历史,教育我们要发扬黄埔精神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一直激励着我和我的后代。父亲刘秉坤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终身执教私塾。父亲小时候在祖父身边读书,后来考取黄埔军校第9期,毕业后在国民党81军担任过少校参谋。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参加了长沙保卫战等战役,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直到晚年,父亲的大腿骨上还残留着一块抗战留下的弹片,用手可以摸到。  相似文献   
3.
在防御应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的过程中,浙江省凝聚合力、科学研判、靠前指挥,使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依托数字化平台精准、迅速发力,众志成城.全省上下逆风而行,扎扎实实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  相似文献   
5.
复行为犯的着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分析比较前一行为说、后一行为说、具体分析说之后 ,通过案例的分析 ,得出赞同前一行为说的结论 :复行为犯中 ,数实行行为都是构成行为的一部分 ,开始实施了前一实行行为 ,尽管未实施后一行为也等于开始实施了构成行为 ;与此同时 ,行为人的前一行为已经有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危险性 ,否则 ,刑法规范就没有必要给予前一行为“构成要件要素”这样高度的评价 ,而只需采取单一实行行为的规定方式 ;而且行为人主观上的直接犯罪目的业已确定无疑地在前一行为中得到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6.
赵龙韬早年从戎,是张学良将军的亲信部下,官至国民党军队少将。他为人正直,热爱祖国,积极参加西安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出了贡献。赵龙韬,1900年7月15日生于辽宁海城县耿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入海城县立中学,学费凭兄长给地主扛活挣得。毕业后,于1921年3月回本村私塾当教师。张学良将军的姐姐张冠英曾请赵龙韬给她的孩子们做英语教师。张冠英由其父张作霖作主嫁予黑龙江省督军鲍贵卿之子鲍育才。赵龙韬此后与鲍家数十年关系密切。1926年,赵龙韬考入位于沈阳小东门外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次年任沈阳北…  相似文献   
7.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清朝末年政局动荡之际,决裂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辛亥革命前后,他们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参加了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而不遗余力其时陈嘉庚是血气方刚、爱国爱乡的年轻实业家,而汪精卫是锋芒毕露、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局势和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公开决裂.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共一大前到底有多少党员,党史界有多种说法,其中53人说受到广泛认同.考虑到历史本身的局限,如信息闭塞统计有误,资料残缺保存不全等因素,53人说值得商榷,中共一大前党员的确切人数随着新史料的浮现、考证工作的深入,有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雅尔塔协定》经杜鲁门提议公布,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不满《雅尔塔协定》本是一个秘密分赃、划分利益范围的阴暗会议,是背着中国政府秘密举行的,凡是中国人无不为之痛心。这样一个出卖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会议,本来是极其阴暗见不得阳光的,而且有碍于舆论汹汹,所以当时心怀鬼胎背着中国政府秘密签订,事后也秘而不宣,没有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10.
周振晴 《台声》2005,(11):28-28
每逢金秋之季,台湾高山族同胞都要欢庆自己传统的节日“丰收节”。他们载歌载舞、把酒祭天,感谢神明赐予的风调雨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也是台湾高山族反抗日本侵略者发动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75周年。10月14日,由北京市台联、天津市台联、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在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举办了“京津台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光复60周年、台湾雾社起义75周年”活动,乡亲们以特有的方式,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纪念台湾光复和抗战胜利。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高山族台胞及家属、部分北京市台联顾问理事、参加过抗战的老台胞共同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