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3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岩春秋》2020,(3):4-7
疫情暴发以来,作为摄影记者,我的神经一直绷着。但脑海中,没有大片,没有大奖,只有记录,这是摄影记者的使命。镜头在前,危险在前,我亦在前。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隔离病房,再到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病区。事实上,这是一场每个中国人都参与了的战斗,我只是走到了战斗的核心区。我的战斗,在每一个新闻现场,亲眼见证并用镜头记录下来。从抗击疫情开始,重庆积极响应,市民主动配合.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在镜头里威严、不可侵犯的形象,高大但不丰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南海摄影师们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4年8月3日晚上,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接到紧急电话,次日离京执行紧急采访任务。第二天,大家知道他随李克强去了云南地震灾区。在新华社  相似文献   
3.
郑新 《检察风云》2012,(10):68-69
这组图有点特殊,是淮剧泰斗武丽娟老师八十华诞武派剧目演出时,中华舞蹈网摄影记者郑新老师为其义务拍摄的集锦。“为这位八旬老人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感动,我拍摄下这组照片”,郑新语带钦佩。  相似文献   
4.
想飞……     
"能不能将这篇展览前言卖给我,因为我的弟弟也是一名航空公司职员。"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士如此说,让在场人士感到有些小小的为难,毕竟展览没有结束,展览前言还得继续挂在墙上。于是只得和她约定复制一份给她。这是最近在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爱普生影艺坊出现的镜头。一场名为《想飞——那些年他们追过的大鸟》的摄影展,引来摄影人和中外飞...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3,(18):58-59
8月,四川广元一名官员被老人抱腿诉苦,摄影师的镜头里,官员在微笑。随后.该官员解释,照片只是瞬间表情,其实当时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湖北武汉一名官员在处理事故时,也被捕捉到微笑画面。他回应说:“我一直是这个表情。说我笑,我也没办法。”“拍新闻照难,给官员拍照更难。”这是10余年为官员拍照的摄影记者高一鸣的感叹。高一鸣是福建某市党报摄影部主任,在他看来,拍好领导无技巧,关键在于“讲政治”。  相似文献   
6.
余玮 《党史纵览》2013,(6):4-10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秘回故乡韶山、毛泽东畅游长江……伟人一个个经典的瞬间、一段段珍贵的回忆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而这些照片连着同一个名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历史学家用自己的笔书写历史而钱嗣杰则是用相机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他家有一本特别的相册,里面装  相似文献   
7.
摄影师保罗·希尔顿是国际保育摄影记者联盟的一员,常年关注全球环境和保护问题,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和非法贸易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海边长大的他,尤其对海洋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8.
孜弁 《学习导报》2014,(12):6-6
彭德怀平时不大喜欢照相。抗美援朝时,记者向陈赓诉苦:我们跟了他三天,他就是躲着不让照。陈赓对记者说:没问题,我保证让你照上。记者们又说:见彭总笑真是件十分难的事,所以最好能让他笑。吃过饭后,陈赓拉上几位志愿军领导,围住彭德怀,说:我们照张合影,做个纪念。彭德怀看看老战友,只好答应,可就是不肯笑。摄影记者有点着急,直看陈赓。陈赓不慌不忙地说:有一年,我在上海照相,照完一看模模糊糊。就问老板:怎么照成这个样子?老板说,你长得怎么样,照出来就什么样!我就说:哦,原来我长得模糊啊!彭德怀一听,扑哧一声,咧嘴笑了。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24日上午8时,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在主席台对面的摄影区,长焦、短镜、定焦、鱼眼……摄影记者在调试着手中的十八般武器;主席台左侧记者席上,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法制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的编辑不时低声细语;布线、摇臂、导播、连线、出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读图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倾向于短、平、快。如何凸现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确保新闻照片的"第一时效",摄影记者快速反应与新闻同步效率。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